那年今日【12月24日】
资讯
纷享销客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DCM领投
纷享销客今日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由DCM领投,A轮投资机构IDG资本、B轮领投机构北极光创投继续保持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纷享销客成立于2011年12月,目前拥有超过7万家注册企业用户,同时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则保持加速度增长。2014年以来,销售收入持续保持每3个月翻番的增长速度,员工人数从今年初的不到50人已增长到250人,代理商增长到100家。
官方宣布本轮融资将为正在加速升级的纷享销客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提前布局井喷的市场,最终完成纷享销客的“连接企业一切”的愿景。
据悉,本月纷享销客已经上线上下游企业间服务的报数系统,下个月将上线以服务代理商为核心的伙伴管理系统,专门为销售型企业实现全员营销的营销助手也将于近期上线。当用户覆盖面达到既定目标后,纷享销客将开放最核心的基础服务,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
纷享销客CEO罗旭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为一家简单的企业软件公司,“工具+平台+生态”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整体目标与愿景。本轮融资与IDG和北极光再次合作的同时,引入以眼光精准著称的DCM,是我们实现“连接企业一切”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猎云网
资讯
杂谈|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
维克托·迈尔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科学、信息安全、信息政策与战略。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哈佛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监管项目负责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参与欧盟互联网官方政策制定。先后担任过微软、惠普、IBM 等全球知名企业和机构的信息政策顾问。所著《大数据时代》、《删除》,皆被认为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趋势的开创性作品。
(下文根据演讲现场速记整理,有删节)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一名数据科学研究者。那么,为什么我今天要来到这里,给大家讲有关学习和教育的问题呢?因为我认为,学习的未来、教育的未来都是和我现在所做的工作相关的。也就是说,当我和那些正在学习的人以及研究教育的人坐在一起,可以一起思考如何通过大数据来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这样,我们或许就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好。
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只是对那些优秀的人而言,而是对所有的人。我有一个观点,也是我的理想,那就是,所有人都应该获得配得上他的潜力的学习机会,学习怎样获得知识和洞见。我目前想做的,正是如何尽可能地帮助每个人学得更好。而在我看来,利用大数据,我们是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获得新进展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基本观点。
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
人们都赞美Mooc,认为它可以让全世界获得学习的机会。但是,Mooc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还在于,通过它,可以获得大量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数据:人们怎样获得知识?怎样获得洞见?而通过理解并且进一步考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几年前,我曾访问过不丹。那是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上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近年来,不丹在世界上因“幸福指数最高”而闻名。不丹在商业上有很不错的发展。其中,当地高超的唐卡描画技艺给很多前往不丹的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不丹时,我访问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正是教授关于唐卡的绘画技艺的。参观时,不仅是非常漂亮精致的唐卡图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们非常专注地描绘唐卡的状态更是令我目瞪口呆。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他们竟然可以做到与他们的老师所做的一模一样。而他们的老师又和他们上一代的老师、画家做得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几千年过去了,他们描画的唐卡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教育对他们来讲,就是学习如何模仿过去,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如何完全地模仿过去。从中延伸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最好的学生就是不偏离的学生; 和过往的优秀画家所做的一模一样的,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看到这些作品时真是非常惊叹。我对由他们的作品和创作、传承的整个过程所折射出的巨大的精确感,感到非常吃惊。他们所强调的,只是模仿,而不是你自己的思想,不是创造,不是原创,不是创新。
而在差不多的时间,我又遇到了另一个人。他叫吴恩达,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他在智能机器研究领域颇有成就。吴恩达和另一个合作伙伴达芙妮·科勒一起开创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表面上和人工智能没有什么关系,但由这家公司开发出的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已经成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在线学习平台之一,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
这家公司的缘起就是由吴恩达讲授的“机器学习”课程被以免费的方式放到了网上。最后意外地发现,报名人数竟超过了10万人。而通常,吴教授平均每年的听课人数是400人,必须连上250年课才能接触到10万名学生。换言之,通过这个在线教育平台,这门课程可以抵达的学生比吴恩达以往一生可能教到的学生都多。而如今,他通过一个在线课程就教完了。正是因为这个经历,使得达芙妮·科勒和吴恩达后来一起合作,创建了Coursera(意为“课程的时代”)这个在线学习平台。这个平台的理念是,它可以提供在线教育材料给全世界的人。
当然,现如今,经过数年的发展,随着在线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线的课程越来越多,Coursera已经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了。这一波在线课程及其背后的在线学习体系被称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人们都赞美它,认为它可以让全世界获得学习的机会。
但是,我想这种关于Mooc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Mooc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全世界的人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还在于,通过它,可以获得大量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数据:人们怎样获得知识?怎样获得洞见?而通过理解并且进一步考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线教育最根本的未来在于它将改变我们如何学习。这关乎学习和教育的未来。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正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大数据,将对全世界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数据如何重塑学习
大数据可以收集足够多的信息,且覆盖面广泛。我们在制作和利用大数据时,需要用个性化的方法把它们组织起来,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进而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实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基于学生的需求而非统一的课程标准来定制个性化课堂,促进理解并提高成绩。
现在让我们想几秒钟,人们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200多年以来,学习一直是学校体系的一部分。但其实在此之前,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或者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以个人形态存在的。一些富人家的孩子会获得一个一对一的导师,但这样的教育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享有。现在教育是由普通大众来获得,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事,是前进的一大步。但是,目前的这种情况还是不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学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求和学习上的倾向。但是,目前我们这个教育系统还没有办法支持这个个性。如何才可以改变、完善这个系统?就是要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如今一些技术上的进展已经为有关数据的大规模收集和利用创造了条件。在我看来,大数据正是可以从这个意义上重塑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即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
说到这里,我想举多邻国(Duolingo)的例子。它的主体是一个语言学习网站,同时提供网页版和手机应用版。多邻国也是由一位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创建的,他叫路易斯·冯·安。多邻国是免费的。通过下载它提供的应用程序,你就可以在手机上学习国外的语言,非常有意思,使用起来也非常轻松。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用这个应用程序来学习语言。
多邻国的贡献在于,它是一套数据导向式的教学方式。无论用户是花几分钟还是几个小时在手机上用这个应用程序学习,他们都可以通过后台程序来跟踪收集大家学习语言的数据。通过学生在应用程序上回答一个个问题,系统和多邻国的团队会分析用户一般会纠结于哪些问题,会犯哪些错误。通过分析使用者的互动数据,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而再反过来,用这些积累下来的数据去改进整个应用程序。路易斯·冯·安曾说,其实他们对于到底如何学习外语所知不多,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学生更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比如,他们发现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人在学习英语时,有些词其实应该晚一点再学。这样他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就会更少碰到障碍,从而更易获得进步。
而在此之前,我们传统的教学是怎样获得反馈的呢?就是通过考试。考试之后你通常会获得一个分数,这就是你可以通过一场考试得到的全部反馈了。但事实上,这个分数可以帮到你的不是很多,它并不能帮助你更好地改善你的学习。它既没有办法很好地分析你的学习过程,也不告诉你究竟该如何来改善你的学习。而事实上,问题很可能并不在于你本身的努力程度,而在于你的学习方式不对、你用的教科书不对、或者你遇到的教学方式可能根本不适合你。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教育者开始注意到收集反馈的重要性,但凭借既有的方式,他们收集到的正确数据非常有限,或者在量上远远未能达到可以改进教学的规模。
多邻国的例子可以启发我们:当通过大数据,收集信息和反馈具备了更好的基础、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不仅更容易收集到数据了,还可能收集到更多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学习方法的数据。如果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像以往那样更多关注学习的成绩,我们的学习和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变。它会找到更好的收集反馈的方式,还能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于每一个个人。当一个学生对他的学习内容并不十分理解时,他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他可以慢慢学,不必用同别人一样的方法来学习。
大数据在这个问题上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收集足够多的信息,且覆盖面广泛。我们在制作和利用大数据时,需要用个性化的方法把它们组织起来,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进而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实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 基于学生的需求而非统一的课程标准来定制个性化课堂,促进理解并提高成绩。当然,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设计出来的课程单,除了根据学生的需求,也会考虑到他们的潜能。类似这样的教学项目在现实中已经有所实践。既然我们可以截取、混合最爱的音乐并将之刻录到iPod播放器中,那么,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学习做出同样的操作呢?所以,对于改善人类的教育而言,“个性化”是仅次于“反馈”的第二大要点。
大数据可以重塑学习的第三大要点在于“概率预测”。所谓概率预测,就是通过大数据,我们能够对人们的整体学习状况和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产生独到的见解。然后,基于某种高度的可能性,对个体为提高其学业成绩需要实施的行为作出预测。比如,选择最有效的教材、教学风格和反馈机制。
在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中就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后台数据显示,有一个七年级的女孩一直搞不定数学,然后她就反反复复地学这几门课。但突然有一天,她学习了别的课,竟然就开窍了。她对所学内容的反应越来越快,在夏季结束时她成了最好的学生之一。可汗学院研究了一下她这个案例,发现正是因为她在中途突然改变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才带来了转变。
这个例子正揭示了“概率预测”的可用武之地。有时候,我们的学习之所以没有进展,正是因为课堂的配置出了问题。由此,可汗学院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课堂”提倡的是,你先在课外阅读材料或者观看视频,这些内容通常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来讲授。然后,你再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上课,和你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探讨。通过这个方式,你可以找到最合适你的教材和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你的教学风格。而面对面的讨论,无疑是更好的反馈机制得以产生的基础。
未来的学习会怎样
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学生接受信息的空间,但是在未来,学生们将在家里通过观看网上视频等形式接受信息,然后到学校去和老师、同学就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学校将变成一个社会性的场所,是一个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所在。而与此相适应的是,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功能会发生改变。
有人肯定会说,这下问题来了:未来还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吗?学校会成为私立的公司吗?谁会赢?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认为,能够从未来的学习竞争中获得胜利的,一定是那些能够驾驭大数据并且通过这种驾驭能力改善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的人。
就我个人的观点,未来的学校不会完全转移到线上,仍旧会有物理性的存在,但是,学校的功能将发生重大改变。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学生接受信息的空间,但是在未来,学生们将在家里通过观看网上视频等形式接收信息,然后到学校去和老师、同学就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学校将变成一个社会性的场所,是一个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所在。而与此相适应的是,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功能会发生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传授、宣讲知识的技能,要让位于组织学生讨论的技能、让位于从数据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技能、让位于根据数据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的技能。
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可以是老师的好帮手。以前,老师不知道哪些部分的内容是学生面临困难的、哪些学习材料是学生感兴趣的、接下来的教授重点有多少种教案以外的新可能,大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提供这些信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这个过程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如果老师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学校将比现在变得更美好。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极大的发展,老师会被替代掉吗?我的回答是:不会!有两个理由。一是数据可以筛选、排序、组合内容,但无法生成内容。即使是“翻转课堂”,视频中教授知识的也仍是老师。第二个原因,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与面对书本的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却不能相互替代。两者一起配合好,教学才能变得更好。
当然,大数据一方面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这些数据被滥用到不恰当的地方上,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具体到教育领域来说,与大数据同行,会带来两大方面的风险。我把它们概括为“永久的过去”和“决定了的未来”。
所谓“永久的过去”,是指我们作为个人会不断地成长、发展、变化,而那些多年来收集的全面的教育数据却始终保持不变。想象一下,假使某个学生的活动记录被存储下来,并在25年后他找工作的时候被提供给未来的雇主,这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因此,全面教育数据带来的首个重大威胁,并不是信息的发布不当,而是束缚我们的过去,否定我们进步、成长和改变的能力。目前能够抵御这一威胁的可靠措施大概只有法律。我认为,应该对大数据的使用立法,明确规定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和使用,哪些数据不能收集和使用;哪些数据可以在哪些领域中加以使用,等等。
所谓“决定了的未来”是指,将以所有人为对象收集到的全面教育数据,用于对未来进行预测。比如,系统预测某个学生不太可能在一个学科领域(如生物信息学)取得良好成绩,于是引导他转入护理之类的其他专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决策?又如,大学可以很容易利用大数据选拔出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但是,毕竟教育最聪明的10个学生是相对容易的,而提高普通学生的成绩却难得多,也有意义得多。也就是说,大数据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成为量化评估的受害者而非受益者,存在导致老师、学校只愿意接收天资聪颖的学生的可能,加剧教育的不平等。
而在我看来,大数据运用于教育的价值,正在于教育工作者能够借此帮助参差不齐的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而非淘汰那些被定义为“不聪明”的学生。大数据蕴含的巨大潜力应当被用于推进个性化学习、改善教材和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它应该被用于促进教育改良的反馈,而不是作为对产品使用者进行简单评价的依据。
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大时代。如果做好了,那这个成果将是意义重大的,教育的性质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很希望在座的学生有能力真正促成这样的改革。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用一个更好的教学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谢谢大家!
整理|柳森
来源|解放日报
资讯
别再用互联网思维装神弄鬼了!值得深思!
今年,一股声音不绝于耳——互联网思维,这个听上去有道理的道理像瘟疫一样快速传播,成为鼓励创业者和转型者前进的动力。一时间,雷军的名字每天都出现在朋友圈里,关于“专注、极致、口碑、快”四个创业秘诀被奉为经典。今天,在2014这个创业浪潮汹涌的年尾,我实在忍无可忍必须写下这篇日记,表达我的态度,对这个烂大街的命题提出质疑。
互联网思维的意思就是快速致富思维
从来没有像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更欢呼雀跃的,好像一夜之间,互联网思维蔓延起来,像病毒。模仿起家的手机,难吃的煎饼,蒙着苦脸卖牛腩,被捧上天做课程表的90后,卖情怀的锤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谈创业,谈垂直产品,谈颠覆,谈融资,谈互联网思维,谈极致,好像世界一下子变得血肉模糊,人们集体跪舔大V,膜拜90后,琢磨着改变世界。一个朋友说的好,互联网思维的意思就是快速致富思维。我身边那些坚守着做设计的人们都开始怀疑自己,坚守了十年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变的可疑起来,于是他们开始想着另谋出路,都尝试着或者谈论着,试图找到一个一夜暴富的商业模式;一个不知道如何创造价值的、看不到未来的产品;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一个会颠覆BAT的、会颠覆所有人生活方式的、会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牛逼产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自居为乔布斯,都像是从硅谷跑过来的嬉皮士。他们认为乔布斯是颠覆性创新,其实也许人们忘了苹果公司从七十年代开始,期间经历多少次挫折,完成了真正的积累性创新。在我们这里,一个靠模仿起家的手机品牌成了偶像,如果说靠模仿起家并不可耻,但也没必要被捧上神坛,那些根本不用小米手机的人也在推崇小米的理念,这不是媒体的喉舌是什么。三星从来不提概念,不讲故事,不炒作老板自己,扎扎实实做产品,怎么没人挂在嘴上呢?因为三星的扎实学不来。
移动互联只是一百年来的第三次技术变革
移动互联只是一百年来的第三次技术变革,我们都知道,是技术在驱动世界的前进(可悲的是,艺术、文学、哲学早就停滞不前了,技术和艺术似乎是一个悖论,当我们手捧着那个手机的时候,哪有心思再去想哲学、文学或者是深刻的艺术)。第一次的变革是汽车的出现,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铺设,彻底完成了第一次变革,汽车只是作为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福特汽车的崛起为代表;第二次变革出现在七十年代的计算机时代,计算机伴随着软件巨头的崛起,以IBM和微软的崛起为代表;毫无疑问第三次变革就是我们处的这个时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处在移动互联的基础设施铺设和移动终端入口的争夺阶段,然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创业的浪潮,以苹果和谷歌的崛起为代表。世界五百强的领头羊也随着这几次变革而更迭位置。
我们长期活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商业世界里
移动互联网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神秘的,更不必拿来炫耀,总结被归类的关键几条:一是互联网作为工具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挖掘信息,与他人分享和沟通。二是互联网依然改变不了商业本质,即产品差异和消费者体验。三是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和快速更迭。四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这个不足为奇。
我们长期活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商业世界里,被糊弄惯了,突然出现了透明开放的比对方式,砍掉了中间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这些一下子让人们乐屁颠儿了,其实,这些本就该属于消费者的。互联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互联网让世界更开放,更平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草根终于有了舞台了,于是乎,诞生了自嘲的屌丝,屌丝就是自我降格,自我否定,自我瓦解;也诞生了段子手、推手和写手,更重要的是诞生了社交网站,这时候又有人站出来嚷嚷了,脸谱网是一个垂直网站,一个产品击中人们痛点,但人们忘了,社交是人类的天性,从未改变过,从原始社会,到四合院,再到今天的社交网站,一直没变,被颠覆的只是方式,不远的明天,社交方式依然会被颠覆掉,因为人们渴望表达和扯犊子,仅此而已。如果说移动互联是工具,那么学会利用新工具只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创造力问题,关于这条,很多没有创造力的总是混淆概念,更不要上升到颠覆、创新和重新定义的层面。这个世界从未被重新定义过,人们的基本生活依然是那样,难受了会哭,开心了会笑,这就是人的天性。不管如何垂直进入你的生活、进入你的大脑或者进入你的身体,所谓巨头们不都说要实现闭环生态链吗?也就是一个看上去垄断的盈利模式。
德国人从来不谈互联网思维,也不谈追求极致
我十三年前开始创办设计公司,当时,国内很少有人提及设计,多数为广告公司,港台和国外有一些设计公司在国内常常被提及,我们那会儿多数说的还是奥格威的广告学,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四大媒体垄断,以媒体代理为核心的广告业务是咨询行业的主流,也说明商业世界相对于今天比较简单,企业从造产品、建渠道、做营销、打广告,三下五除二,一个几十年没变的商业定律,在这期间,定位学曾经风光一时,但这多数说的是产品定位和广告传播,企业粗线条做事,也能获得利润,比如脑白金,这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能够选择的机会少、渠道少、方式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层面的变化就是碎片化,将过去整块整块的传播方式打散了。我们2002年开始做设计公司是精细化思维的开始,如果说今天的互联网思维所谓的极致,在我们这里早就开始了,精细化和全方位设计取代粗线条,无论是个人还是品牌不都是如此吗?任何一个学设计的都知道,从追求极致过渡到习惯就是品质的过程,在设计师眼里,极致不是追求,而是习惯,基本动作而已,只有那些一下子被冲击到的人,才哭着喊着追求极致。德国人从来不谈互联网思维,也不谈追求极致。极致只是对结果的描述。
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搅局的改叫颠覆性创新
我吃过一次雕爷牛腩,发誓再不去,不好吃、哗众取宠、不扎实。我们都知道人心是看得见的,品牌的心也能看见,我们做品牌从过去偶然性变成必然性,塑造品牌由内而外,科学和创造性兼具,而这正是推崇互联网思维(快速致富思维)不赞同的,他们善于造浪,也就是善于利用手中的话筒(话语权)制造声浪,他们颠覆百年品牌,颠覆传统行业,颠覆人们的思维,唯一的原因就是要推动这股浪,让资本看见、晒数字、吸引眼球。昨天看见前同事飞虎发的微信“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叫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搅局的改叫颠覆性创新,这些都要学会两点:一要学会造概念,二要学会讲故事”。问题是这种思维和另外一种思维的对抗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对立面更容易确定自己的价值,小米聪明的和格力打赌,其实是在鼓惑粉丝他们站在了传统企业的对面,来塑造颠覆者的形象,阿里站在万达的对面,来塑造颠覆者的形象。然后粉丝们就疯了,动员所谓粉丝参与的不只是产品设计,还有摇旗呐喊。
我们是设计公司,加班的次数多,上半年世贸天阶进了一家黄太吉,我们吃了一阵,再也不吃了,真受不了了,难吃,同事评价:一是吃了差点噎死,二是早上弄那么大个煎饼干嘛啊?——这就是极致吗?极致就是服务员戴面具?极致就是上五杯不同的茶水(喝完闹肚子)?极致就是开着宝马送餐?好吧,有人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传播,那么传播完了呢?是不是要扎扎实实做产品,做服务?
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一些推崇互联网思维的人已经开始撒娇、故作偏执狂和不讲道理,把吵架当成创造力和颠覆的表现,他们认为表面上摆出一副嬉皮士特征,说话间对传统企业表现出不敬和瞧不上,满嘴都是市值,都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始终听不见关于“人”的事情。喜欢90后总裁的不是90后,好像那种感觉就是颠覆,就是对自己的最好证明,贴上了颠覆者的标签。
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方便,激发欲望
我喜欢我们的一个客户新侬,他们提出利用互联网,做现代农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食材,他们不断强调,不要做过度设计,把利润让给消费者,为顾客提供好服务。我做了13年设计公司,为很多企业提供过各类设计,总结起来,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有良心有梦想的人,创业者的人品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良心,这个才是一切的驱动器。
无论我们使用的是锄头还是开着汽车,亦或是手里端着手机,我们始终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始终是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的,互联正在以新的方式连接人,连接一切,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人类的基本情感。想起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当你站在人群里的时候,你才会成为你自己”,这不就是移动互联网做的事情吗?
有多少种个性的人,才会有多少种个性的作品
我们所处的世界应该是多元的,人们应该独立思考,拥有个性,每个人应该作为一个人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群体,一群人跟风。我想互联网思维之所以诱人也许是因为后面都跟着一串数字,一亿或者八百亿,说到底还是成功学在作怪,互联网思维到底还是快速致富思维。
用山本耀司的一句话收尾:“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看似伟大的人或事”。
来源:iDoNews
硅谷
招聘文本分析创企Textio,获800万美元A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编译:竹子)
Textio,一家分析特定情景中的词汇和语言的创企,今天宣布完成了由Emergence Capital领投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Cowboy Ventures、Bloomberg Beta和Upside Partnership也参与了此次融资。
Textio的第一款工具瞄准的是人才并购领域如招聘。创始人Snyder发现,某些特定的词汇和设计对应聘者更有吸引力,于是这些预测分析就被吸纳进了Textio的服务里。Textio可以分析一个公司的职务说明、绩效考核与其它备案,并判断这些文案是否可以为公司取得最佳效果。
该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扫描招聘文本信息,然后向公司建议进行调整,以提高该公司吸引能力强的应聘者的机会。比如,有重点句的职位招聘总是比没有的更吸引求职者。Textio的软件还会建议各公司引进更多样化的应聘者。例如女性职场人士通常不会参与办公室内斗,或通常不会从事代码类的工作。
Textio成立于去年秋天,它的两位创始人 Kieran Snyder 和 Jensen Harris 分别是微软和亚马逊的前员工,Kieran Snyder之前致力于科技公司中性别歧视的研究,同时曾在微软、亚马逊任职语言学家,Jensen Harris曾在微软工作过16年。Textio创办后不到5个月,就在今年2月份拿到了150万美元的融资。
Textio主要以三个方面来衡量相关的科技短语:一是申请包含该短语岗位的应聘者人数;二是满足该词语要求技能的应聘者在全部应聘者中的百分比;第三是工作招聘发出后多久能够招到相关的人才。
虽然目前它的用处在于职位招聘,但很明显,这些技术可以被用到其他很多方面,比如邮件、简历以及其他各类信息。如果技术运行良好,理论上它可以为各类文档搭建分数库,这或许也是吸引投资人的地方。
Textio还有其他有价值的过人之处吗?大概就是它的客户了吧。目前使用Textio服务的企业有Twitter、Atlassian、Starbucks、Square和Microsoft等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广阔的应用领域,这又是对投资人的另一大强烈吸引。
Snyder表示,Textio目前可以识别出超过6万句短语词组,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它会研究词汇是以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比如词组中动词的密度和其他语法相关的特性。基于以上种种,最后给出评定分数。
当然,Textio也有不少潜在的竞争对手,诸如IBM Watson理论上也能分析文本并给出类似的结果。不过Snyder表示他们的优势在于专注的内容领域更具体。
Textio, A Startup That Analyzes Text Performance, Raises $8M
Textio CEO Kieran Snyder took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how language worked in her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when she and her co-founder Jensen Harris were leaving Microsoft to start a new company, it was only natural that it would be centered around language in some way.
That’s how Textio, a startup that analyzes text for how well words and phrases perform in certain scenarios, was born. The company today said it raised $8 million in a financing round led by Emergence Capital. Cowboy Ventures, Bloomberg Beta, and Upside Partnership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ncing round.
“We had this premise that word processing in text hadn’t been disrupted in a while, from command line to GUI,” CEO Kieran Snyder said. “We had the internet come along, it was about social and sharing, and we think that AI and the set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is the next big disruptor of text. If you know the performance of a document before it’s ever published then you can fix it before it’s published.”
Textio’s first tool looks at talent acquisition documents — like job postings — 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y will perform among candidates. Certain words and layouts attract more candidates than others, Snyder found, and those predictive analytics are baked into the service. For example, Textio shows that job postings with bullet points tend to perform better than job postings without them.
Right now it’s used for talent acquisition documents, but it’s pretty easy to see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documents that include common phrases — such as email, resumes, or other kinds of messages. If the technology works, it can theoretically begin building up scores for those kinds of documents, which is likely what attracted investors to the product and the team.
Another reason it might be so valuable to investors? Its customers. Already Textio is being used by companies like Twitter, Atlassian, Starbucks, Square and Microsoft.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very broad applications if done right, which makes it an attractive bet for many investors.
Textio recognizes more than 60,000 phrases with its predictive technology, Snyder said, and that data set is changing constantly as it continues to operate. It looks at how words are put together — such as how verb dense a phrase is — and at other syntax-related properties the document may have. All that put together results in a score for the document, based on how likely it is to succeed in whatever the writer set out to do.
Given who’s likely using Textio, it’s important that it feels easy to use — hence the highlighting and dropdown boxes rather than readouts. Snyder said, at its core, Textio can’t feel like a statistics tool, and that’s probably because the kinds of people using it might not always be NLP experts.
Of course, there are potential competitors in the space when it comes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here are tools like IBM Watson that can analyze text and, in theory, pull off a similar result. But Snyder says Textio’s results will be better because they are content-specific — like in the case of talent-acquisition documents.
Source:TC
资讯
Salesforce 3.6亿美元收购报价软件公司SteelBrick
客户关系管理公司 Salesforce 今天宣布,公司已经以 3.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SteelBrick。SteelBrick 的主要业务是 CPQ(配置价格报价软件),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匹配最精准的销售方案,并在复杂的 B2B 销售中实时调节产品价格。
就在几天前,还有消息称 Salesforce 正在洽购 SteelBrick,当时传言称收购价格可能为 6 亿美元。
对于此次收购,SteelBrick CEO Godard Abel 在博客上表示:“加入 Salesforce 大家庭可以加速将 SteelBrick 的报价技术服务应用到 Salesforce 里,以帮助更多用户实现更快速的营收增长。”
SteelBrick 的报价软件可以和 Salesforce 无缝集成。除了可以为商品算出最合适的报价外,SteelBrick 的工具服务还可以处理订单、合同、开票和支付等业务,这和 Salesforce 本身的业务都是紧密相关的。
SteelBrick 成立于 2010年,位于加州。今年早些时候,SteelBrick 曾获得过一轮 1800 万美元的投资,投资方包括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Emergence Capital 和 Shasta Venture。今年2月 份的时候,SteelBrick 约有 350 个客户。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
硅谷
Evernote高层持续动荡,负责合作伙伴关系的副总裁也将离职
Evernote 现在正处于急剧的过渡与转型期,这从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就能看出。消息称,Evernote 负责合作伙伴的副总裁 Alex Pachikov 将于明年1月 离职,随他离职的还有他手下的几名高管。不久前,公司的品牌营销副总裁 Andrew Sinkov 已经离职了。
5 个月前,Evernote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 Phil Libin 也卸任了 CEO 一职。公司 CEO 由 Chris O ‘Neill 接任。上个月,还有消息称公司的 COO Linda Kozlowski 也将于今年年 底离职。
今年对于 Evernote 可谓是非常动荡的一年。除了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外,公司还进行了系列裁员和产品调整,包括关闭了 3 个海外办事处、裁员 47 人、关闭 Evernote Food、Skitch、Clearly 应用服务。对于为何关闭一些应用服务,Evernote 表示是为了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Evernote 的业务可谓是停滞不前,饱受外界诟病,因此公司高层的离职和新高管的引入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接下来,公司 CEO O’ Neill 需要的是重新改造公司,高管重组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Evernote 究竟会走向何处,Time will tell!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447.html
新创
iClub:以垂直招聘切入,帮助艺人找工作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郑桂兰
“贵圈”真乱这句话不是无稽之谈,艺人作为做基本的单位,但是各方面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自有职业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每天都处在跳槽状态。传统的演艺行业找工作的模式,无论是人才还是商家都要通过中介经纪的推荐去找到相对应的商家和人才。但中介经纪的提成则高达30%~50%,也就是说一个演艺人才一年的收入有30%~50%都给中介商给赚走了。
记者近日关注到的iClub,想要解决娱乐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艺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iClub创始人董荣睿表示,类似拉勾网,iClub是一个垂直到行业的招聘平台,但与拉勾网略有不同的是,除招聘外,iClub还会推出一系列围绕演艺行业的服务功能。
目前,iClub上的艺人有模特、影视演员、主持人、歌手、舞蹈演员、器乐表演者等幕前演艺人员,以及编剧、摄影师影视、音乐编曲、录音师等幕后制作人员。而服务的企业则是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唱片公司、策划公司等。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查看艺人的基本资料、照片以及表演视频,如果满意,可直接联系艺人。此外,企业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演出需求的信息让艺人报名参与。
iClub安卓版本于今年12月中旬正式上线,下载量超过1000,iOS端也会在近期上线。但打开App,我们发现iClub目前还没有对艺人和企业进行认证的功能,对此,董荣睿坦言,认证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因为行业里有不少是草根艺人和个人商家,刚开始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暂时不想设置高门槛,后期会把认证功能落实。
iClub把艺人上传的内容做成其电子版在线上简历,提供一系列除了文字介绍的功能以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方便艺人随时转发。并且以人才、商家信用为基础打造信誉体系,通过评分、评论、交易记录让信息更透明。此外,艺人用户可以通过邀约系统、日程管理系统制定自己未来的工作行程表,商家用户在浏览的时候对艺人的信息更加了解。
盈利方面,iClub主要有三部分,广告费用,会员制以及O2O演艺活动业务扩展(后期iClub会定期举办演艺活动,为演艺人才提供一个学习、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并会收取招商费用和入场费用)。推广方面,iClub主要以大学校园地推为主。
iClub团队目前共7人,其中创始团队2人,董荣睿为二次创业,从小学习音乐,在音乐和艺术领域方面有较多的资源,并在互联网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联合创始人周灼炜,多年从事电视和影视传媒的工作,有较多的演艺圈人才资源。
在未来,iClub会增加一部分社区服务的内容。融资方面,iClub正在启动天使轮轮融资。
资讯
SAP携手乾通易才 开启云时代HR新玩法
如今,几乎所有行业都要跟互联网发生关系。“互联网+”的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会去向何处?日前, “首届HR云时代论坛”在京、沪两地火热开启,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SAP大中华区副总裁、万达商业及欧莱雅HR高管、京沪知名法律、人事专家等2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探讨云时代的人才战略,1000余家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
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帮助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实现卓越运营。它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130个国家,并拥有覆盖全球上万家企业的合作伙伴网络。乾通易才是国内最早与SAP合作的人力资源领域的公司,合作了易韬云、嗖嗖等多个产品。论坛现场,SAP大中华区副总裁胡庸发表了“互联网+见证企业内部管理新玩法”的报告,表示未来将继续携手乾通易才,在HR云服务深入发展。
胡庸介绍说,“我们都喊’互联网+’,大家都在往互联网上靠,SAP自己也在做数字化转型,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云公司。SAP拥有全球最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目标管理等。我们跟乾通易才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很多企业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公司每个员工都很忙,但是到底有多少员工有几个小时是在为你顶层的KPI绩效来服务的?并不知道。做互联网、云、电子商务等任何线上生意,最看重的是流量,流量就是企业跟员工之间的黏性,而最扎实的流量在线下。线下的流量谁拥有的最多,谁就是在可能做最好的人力资源公司。我们看到了乾通易才所拥有的线下资源,通过SAP与乾通易才的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把线下+线上的价值更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除了拥有广泛的线下资源,SAP看重乾通易才的另一点是专业。乾通易才总裁陈颖介绍,“不管出什么样的产品,领导人和决策者、事业部的负责人,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要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梳理清楚。你首先得非常清晰,能够将业务语言转换成技术语言;第二,你的产品并不是为了开发一个产品而开发,而是要思考是否在帮助你的客户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的员工最想了解什么?这才是我们开发这个产品的基础。我们的技术团队都是产品型和开发型的,并不是码农。他每一步的产品设计都和我们现实中客户和企业管理要结合起来。”面对不同客户群体,乾通易才开发出不同平台提供服务。微蜂网面对的是小微客户,易韬云则是中大型客户的人力资源管理云平台,嗖嗖面向所有移动和外勤岗,适合连锁、零售、快销、会议会展等行业。
陈颖把乾通易才目前的主要产品比作“两弹一星”,凡是员工有线下服务的,线上必然会有系统的应用。“一星是指我们的嗖嗖,它是移动终端人员的绩效管理平台。两弹都依赖我们的云平台,一个是对我们中大型客户的易韬云,包括招聘模块、绩效模块、社保薪资模块和法务咨询模块等。还有一个是针对小微客户完全自助的微蜂网,可以一个人来管理自己和员工,帮助管理者做社保和员工管理。”陈颖说。目前,乾通易才的云服务企业包括宝马、BBA、诺和诺德制药、航天数字传媒、蒙牛集团等。上海的世园会、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园博园等移动导览管理,也都由乾通易才提供系统服务。近日,乾通易才又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约,合作推出“嗖嗖”公益版,全国十余万公益志愿者都使用“嗖嗖”完成慈善劝募和组织管理工作。
“乾通易才作为整个业务的主体,SAP是背后的支撑。我们之间更多是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关系。大家的理念都放在了如何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有好的想法快速碰撞后就能推进实现。乾通易才董事长李浩是个很有前瞻性和决断力的人,我们合作非常愉快。SAP可以带来更多海外的经验,乾通易才具备更多本土的资源优势,这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业务模式,甚至一个新的生意。”对于SAP和乾通易才的合作,胡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待。
新创
落实云:用企业动力管控云平台,把对人的管理做成任务账
来源:猎云网 (文/张惠倩)
现代化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可以简要概括成对人、财、物的管理。信息化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管理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希望能依托智能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各种财务类、进销存类以及OA类软件开始出现,在企业管理当中起到一定作用。这其中对于员工的管理是最难办的,因为相对于财务和货物而言,人的不可控性太大。想要管理好一个公司的员工,需要复杂且严密的管理逻辑来完成这一过程。
落实云就是基于任务管理思维理论,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推出的企业执行力动力管控工具,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简单高效的管理系统。
落实云的创始人胡斌曾担任卡夫食品中华区总裁,目前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对于企业管理,他有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胡斌早在2003年就开始成立技术团队研发软件,希望能将管理思想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到2005年,PC端研发完成,但他认为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当时移动互联技术还没有开始发展,于是项目停摆。
直到2013年,团队重新运作,开始研发移动端平台。到今年6月份,PC端和移动端全部研发成功,落实云打通了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企业内部成员随时随地指派、接收、执行任务,有助于多样化企业管理。落实云系统也于7月份正式上线。
落实云的运作核心是任务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具体时间为节点,帮助员工量化工作,并通过系统进行梳理,从而转化其思想,强化员工的自觉工作行为。
那么,落实云有哪些主要功能呢?
1.岗位体系可规范化岗位工作管理,周期性的工作可设置提醒,这样可以谨防某些固定工作由于间隔周期过长发生疏漏。即使工作人员离职,也可通过系统了解工作情况,做到以事追人,管理自动化。
2.项目管理模块将任务具体化,并设有负责人和督导人,管理体系清晰,负责人任务明确。多人任务的话,负责人及时将项目进度反馈在平台上,既明确了个人工作内容,也方便其他人查看并开展后续工作,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3.客户管理模块,可直接扫描名片获取信息,并且在每次沟通之后形成跟进记录,有助于形成有条理的客户关系网,便于查找和梳理。
4.外勤签到使用定位功能,可详细记录工作地点、时间和状态,有效解决了外勤人员考勤问题。
5.任务协作沟通平台有利于临时任务的创建和执行,时间、地点、指派人、督导人、责任人一目了然。企业微信的模式也便于员工快速、及时沟通协作,适用于短期任务。
落实云上线至今已和2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公司总部也通过双百人才引进计划从成都搬迁到厦门,已在全国6个城市成立运营中心。
目前公司通过软件端口收费来盈利,公司成员已有50人左右,核心团队10人。
融资方面,种子轮由公司股东出资。当前项目估值1个亿,计划下一轮融资1000万,正在和融资机构接触洽谈。
资讯
【HRTechChina专稿】11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2015年11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公司
国别
轮次
金额
领域
投资者
报道链接
猎萌科技
国内
天使轮
数百万人民币
招聘
广发信德
http://www.hrtechchina.com/10149.html
斗米兼职
国内
A轮
4000万美元
招聘
58赶集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0252.html
探鹿
国内
A轮
1000万美金
招聘
华创资本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204.html
谷露软件
国内
Pre-A轮
近千万人民币
招聘
真格、云天使基金
http://www.hrtechchina.com/10315.html
Shiftgig
国外
B轮
2200万美元
招聘
人人公司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430.html
学堂在线
国内
A+轮
1760万美元
在线教育
启迪控股
http://www.hrtechchina.com/10138.html
VIPABC
国内
C轮
2亿美元
在线教育
GIC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0333.html
麦子学院
国内
B轮
近亿元人民币
在线教育
曲速资本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210.html
优才学院
国内
A轮
千万级人民币
在线教育
http://www.hrtechchina.com/10469.html
Udacity
国外
D 轮
1.05 亿美元
在线教育
贝塔斯曼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174.html
知乎
国内
C轮
千万美元
在线问答
腾讯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011.html
超级表格
国内
天使轮
数百万元人民币
协同办公
北软天使王童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285.html
MindTickle
国外
A轮
1250万美元
CRM
恩颐投资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380.html
神策网
国内
天使轮
600万元人民币
大数据
线性、明势资本
http://www.hrtechchina.com/10062.html
Iguaz.io
国外
A 轮
1500 万美元
大数据
Magma Venture Partners 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454.html
Zenedge
国外
B轮
400万美元
云服务
Telus
http://www.hrtechchina.com/10409.html
EventBoard
国外
650 万美金
小工具
Greycroft Partners 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0186.html
收购
收购方
被收购方
金额
意义
会唐网
会鸽
9000 万元人民币
会鸽纳入会唐可以有效解决这两大要素的对接问题
http://www.hrtechchina.com/10030.html
网龙
普罗米休斯
8亿人民币
带来的技术协同效应和市场准入机会
http://www.hrtechchina.com/10039.html
2015年11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17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以及2家收购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11家,国外6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招聘;CRM;在线教育;协同办公;云计算;大数据;等几大类。
国内招聘领域方面,猎萌科技,斗米兼职,探鹿以及谷露软件在11月相继宣布获得融资。11月11日,猎萌科技向HRTechChina独家透露,获得由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领投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猎萌科技是新一代中高端人才招聘服务平台,通过人才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匹配,使猎头服务从单一的客户导向或人才导向往双向服务转型,从而重构中高端人才招聘生态,欲提高中高端人才招聘效率。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兼职招聘领域,探鹿以及斗米兼职相继宣布获得融资,且兼职招聘领域的融资金额在1周内也相继被这两家公司打破。先是探鹿透露完成1000万美金A轮融资,两天后斗米兼职董事长兼CEO赵世勇表示斗米兼职是58赶集兼职创新业务从集团分拆独立之后推出的新品牌,目前已完成4千万美元A轮融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兼职市场年规模约5千亿元;潜在兼职群体人数5.5亿,其中社会兼职群体人数超5亿,学生群体人数约5千万;潜在用工企业和商户数量在4千万以上;市场缺乏人才共享的平台级服务商。那么,兼职招聘领域到底会不会出现独角兽呢?
致力于为猎头提供高效的招聘管理系统的谷露软件继去年8月宣布获得真格基金及云天使基金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后,上月再次宣布获得近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者与天使轮融资相同。
国外招聘领域方面,兼职平台Shiftgig获2200万美元B轮投资,人人公司领投。该笔融资将用于扩大其移动市场,帮助当地企业与小时工建立雇佣关系。看来国外的兼职领域也挺火热。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兼职招聘应用的大量普及以及现实需求或可实施性仍有待商榷及考量。
在线教育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线英语教育平台VIPABC宣布获得近2亿美元C轮融资,融资额再创全球在线教育行业纪录。这也是VIPABC继2014年初获阿里巴巴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基金、启明创投和日本软银SBI集团投资一亿美元之后,再度吸引国际级策略投资者的融资。国内在11月宣布获得融资的企业还有:麦子学院及优才学院,等。两家公司都是以在线教育的方式,从事泛IT职业培训。
在国外,MOOC 领域独角兽诞生,Udacity 宣布完成 1.05 亿美元 D 轮融资。此轮融资的领投方是贝塔斯曼,还有 Emerson Collective 和Google Ventures跟投。近期除了 Udacity 完成巨额融资之外,国内 MOOC 领域的公司学堂在线也在本月完成了 176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而这两家公司完成融资之后都选择了提高国际化进程,包括课程的输入和输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未来 MOOC 课程将会为用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选择。
在线教育领域在11月也有1起收购事件,网龙8亿人民币收购在线教育网站普罗米休斯。
国内协同办公领域,SaaS应用“超级表格”获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超级表格是一款多人协作共享的在线表格,类似于“在线的Excel”,能够实现团队高效协作的共享应用。数年前,在国外企业级应用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却是一片空白。中国的个人应用BAT市值为5000亿美元,美国对应的三巨头市值8000亿美元规模,差别不大;而相比美国3000亿美元的企业应用三巨头来说,中国企业应用前三甲(金蝶、用友、东软)总规模仅50亿美元,差距巨大。这主要是由于盗版和付费习惯等问题,专业软件市场缺乏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因此不少企业没有机会享受专业软件的服务。SaaS应用触发市场迅猛发展,给专业软件带来了巨大机会。
HRTechChina最近推出了一款好用的“活动培训”签到应用,推出1个月获得了3000+HR的点赞及好评(申请地址:https://www.wenjuan.com/s/QfEbE3/),现在也给大家介绍一款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会议室的小工具EventBoard 。当公司业务不断扩大,人员数目逐渐攀升的时候,会议室往往会变成整个办公空间当中的稀缺资源,各个部门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需要预订它。大家或许都有过会议开到一半就被打断的经历,或是临时有个会议但不确定公司哪间会议室还可以用的烦恼。
EventBoard 是家专门为企业提供会议室预订和管理软件的公司,今天刚宣布了 650 万美金的新一轮融资,由 Greycroft Partners 领投。Google Ventures 和 Marc Benioff 也是这家公司的投资方。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