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中等技能”培训帮没文凭的人在硅谷找到好工作,中国可否借鉴?
编者按:没有大学文凭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在硅谷,情况已经不是这样了。在这篇文章里,《大西洋月刊》的作者Alana Semuels向我们介绍了培训机构Year Up,它可以通过一年培训让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或许对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有所借鉴。
“培训项目对找到好工作没什么帮助。”这句话在经济社会中很流行。但在圣何塞的一个办公楼里,总有一群看上去不太像18至24岁模样的人聚在教室里,他们可以证明这句老生常谈是错的。
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这些大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会学学电脑,提高写邮件的技巧,学做PPT展示,甚至还会练习专业的握手方法。几个月内,这80名学生将得到令人羡慕的硅谷实习机会,要知道他们都没有大学学历。
这个培训项目叫Year Up,每年在全国招收超过3000名学生,让没有大学学历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Year Up的商业模式解决了经济紧缩情况下一个愈发严峻的问题:全国有无数人做着上升空间小的低收入工作,雇主则抱怨不需要大学学历的岗位招不到足够有资质的人。Year Up教给学生与人谈判的方法和热门工作所需的技能,这是他们在别处学不到的。经过大约6个月的授课和导师指导后,Year Up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为期6个月的实习,基本会在商业、技术和金融领域。这些在圣何塞学习过的学生会开始他们的实习生涯,做一些IT辅助工作或是在例如Google、Salesforce、Facebook和Tesla这样的公司做管理辅助工作。很多人后来都由实习生转为了正式员工。Year Up还给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补助。
Economic Mobility Corporation负责评估这些项目能不能帮助低收入人群找到长久、稳定的工作。机构主席Mark Elliott表示,很少有培训项目能成功帮助没有技能的人找到更好的工作,Year Up是其中之一。专家表示,Year Up等项目和那些想要招人的新兴领域的雇主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工作不一定锻炼人,但是显而易见,经过新兴领域方面的培训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中等技能”工作,即需要高中教育但并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占了美国劳工市场的一半,如何让人们胜任这样的职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只有43%的美国工人受过训练达到中等技能水平。从健康技师到律师助理到IT专家,无数这样的工作预计在下一个十年中将会开放。
来参加Year Up的学生很适合这类中等技能工作。据乔治城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Harry Holzer表示,一般来说,低收入人群比长期失业人群在培训项目中获益更多。他说:“如果你还年轻而且能适应坐在教室里学习,培训是一件很好的事。”
19岁的Ulises Ortiz是通过Year Up获益的一个例子。这位圣何塞居民2015年从高中毕业后找了各种工作:打包杂货、整理货架、在亚马逊扫描包裹。他在高中学过电脑,但这和硅谷差太远了,即使那些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就在附近。“我在拉丁美洲长大,出身在一个低收入家庭,我没什么门路和其他人一样去接触那些。”他说,“即使身在硅谷,想进去也很难。”
Year Up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些门路。Ortiz把Year Up比作一扇通往“Willy Wonka的巧克力工厂”(儿童文学作家Roald Dahl同名小说中的场景)的大门,那里是一个新世界。像在Roald Dahl的书里一样,参与者知道如果他们表现不佳,他们就得离开项目。Ortiz参加Year Up很早,但是他说高中以来的坏习惯一直跟随着他,所以他不得不退出了。他现在已经决定继续完成这个项目,然后以一段实习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公司需要出些钱。Year Up会从这些公司那募集大部分资金,他们觉得会由此获益,因为将获得经过Year Up考核的各类学生。“他们会是这些公司里的完美模范员工。”Salesforce慈善与雇用部门的高级副总裁Ebony Frelix说。
Salesforce和Year Up从2008年开始合作。那时,这个公司有264名实习生,大约一半现在是全职工。参与这些项目可以让这些公司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Salesforce参与Year Up项目的初衷也许是一种慈善的尝试,但是这个项目现在确实为他们的人力发展做出了贡献。Frelix表示:“这不是做慈善,他们确实给我们公司增加了价值。”
Sergio Coria在圣何塞Year Up的电脑室里学习
一手创办Year Up的Gerald Chertavian本来是一个投资银行家,他曾志愿参加过Big Brother项目,他看到他的帮扶对象没有像其他社区的人那么好的机会,感到很沮丧。Chertavian2000年在波士顿创办了Year Up,后来这个项目扩展到了超过20个地区,包括芝加哥、巴尔的摩、纽约和西雅图。为了帮助更多的人,Year Up最近在社区大学校区发起了一个项目,给全日制学生做职业培训。
Timothy Smeeding是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公共事务教授,他曾研究过扶贫项目。他表示,Chertavian是一个“不寻常的充满激情的人”,他能说服雇主给那些没什么经验的孩子机会。Chertavian认识到培训不仅仅是叫人们如何去做某项工作,而是帮助人们规划职业生涯。除了必备的技能,学生在Year Up学的是如何征询意见及反馈,如何在工作中与人互动,如何聊天。这些技能一般在实践中学习:主讲人每个周五到教室,学生必须学会跟上他们的节奏然后建立联系。Chertavian“收了很多没有行为准则的学生”。Smeeding补充道:“他教他们的是社交能力。”
20岁的Sergio Coria表示,他在3月份加入Year Up之前不知道如何正当地和人展开聊天。他妈妈是一个农场工,从高中时就开始赚钱,他本来也将会在地里干活,剪剪葡萄藤,挑拣无花果和西红柿——这类工作收获的技能和在坐办公室是不同的。他在3月加入Year Up,在最后几个月里,他告诉我,他学到了如何聊天、如何与人在工作中互动,并且准备在网络系统管理领域实习。他告诉我,在最近的一个工作面试中,当一度陷入尴尬的冷场时,他运用了他在Year Up学到的聊天技能,讲了讲北极熊的话题。
Economic Mobility Partners的Elliott在2011年和2014年对Year Up进行了评估,他将参与过项目的人和没参与过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他告诉我他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并没有过多期待,对Year Up的评估只是一个小的研究,这类培训项目也很少见成效。但当分析之后,他发现参加项目一年后,Year Up参与者中进行全职工作的比对照组成员多了30%。他表示:“Year Up在这项小研究里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规模里能得到这样的数据,实在是令人吃惊。”
Elliot表示,通常来说,人力开发部门会让参与者尽快参加工作,但研究越来越表明,针对好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的培训项目更能保障长久、专业和稳定。Elliott的研究表明,Year Up的参与者总的来说平均每小时挣14.21美元,不过那些去IT和金融行业的一般挣更多,在每小时17美元到19美元之间。
说实话,这些工作并不足够长期维持一个家庭,但学生从Year Up获得的工作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始。许多学生会在工作的同时进入大学学习,或是在工作几年后回到学校。
许多参加Year Up的学生尝试去过社区大学,但都觉得不合适。这其中就有Coria。他说Year Up提供了社区大学不能给他的帮助。“我不喜欢(社区大学的)那种模式,他们就会说‘我们希望你做这做那’,但不提供任何帮助。”他告诉我,“Year Up提供了帮助,它支持我所追寻的。”
Year Up的创新和规模主管Jay Banfield曾在2008年创办了旧金山办公室,他表示,Year Up的成功还因为它可以给参与者一个关系紧密的集体。Year Up为参与者配有个人教练,教练会跟进参与者是否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如果参与者落后了,教练还会为其制定计划赶上进度。一些学生可能缺少固定住所或交通费,或是需要再打份工来帮助家长付学费,Year Up都会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导师经常和学生交流,帮他们分析如何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Banfield表示:“在这里,当遇到困难时,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会帮你渡过难关。”
Jay Banfield(右)在圣何塞和Year Up学生交流
Year Up还提供了长久以来在个人提升中被忽视的一点——社会资本。有的人能给学生带来机会或是帮他们介绍工作,要和这些人建立联系。Shinay Trotter是Year Up的一位参与者,她告诉我她之前听说过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科技公司,但是从来没听过Salesforce这类公司(她妈妈以为那是一家零售店)。当她结束实习时,Salesforce没在招人,但是她在Salesforce的老板听说其他公司在招人,就联系了她。她在Groupware Technology获得了全职工作。她说:“我在Salesforce学到的是,如果你谁也不认识,你很难找到工作。这完全取决于你认识谁。”
Year Up另一位参与者Melissa Duarte曾在PayPal的数据安全组实习,现在在那儿担任全职数据库管理员。她计划去读一个四年本科,但她说工作经验让她更明白什么领域是她想进入的——之前她曾在星巴克工作。她告诉我,在参加Year Up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数据库管理员这样的工作”。
Year Up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和公司的合作。公司需要招优秀人才来满足空缺职位,Year Up负责培训他们。Banfield表示:“我们参与劳动市场的方式需要和国家在更大规模上进行合作。”
当然,硅谷的公司都利益至上,缺乏多样性,这里的雇主比起别的地方更可能对投资Year Up这样的项目感兴趣。Year Up提供的服务对他们确实有价值,可以帮助他们多样化内部格局。但是在全国很多地方,还有很多虚位以待的中等技能岗位,这表示Year Up模式并不是只适用于湾区。
投资学生是很贵的——Elliott估计Year Up在每个参与者身上花了有25000美元。但是如果有无数工人工资得不到保障,从而需要依赖公共救济,国家就会花更多钱。公司开设招不到合适人选的岗位也会花更多钱。这些帮助工人适应工作的项目很少有成功的,但是Year Up通过公司的支持和对工人自身的巨大投资,表明这些培训确实是有益的。
本文来自翻译:www.theatlantic.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2236.html
-
硅谷
获纪源资本3600万美元投资,美国 Gladly 如何掘金云客服市场?
云客服这个概念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国内自2014年前后,诸如 Udesk、逸创、容联七陌、环信、小能科技、美洽、智齿科技在内的云客服平台陆续推出了不少,资本也一度追捧。
那在云客服应用更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最为典型的公司应当就是 Zendesk、Freshdesk 这样市值超10亿美金的标杆公司,其中Zendesk在2014年上市,2015年营收2.08亿美元,市值超过22亿美元。据IDC测算,整个云客服市场规模在百亿美元以上,空间巨大。
云客服平台 Gladly 也是该赛道上的一个玩家,不过不同于 Zendesk、Freshdesk 偏向于售后市场,Gladly 偏向于售前服务。日前,Gladly 宣布获得 3600 万美元 C 轮融资,由纪源资本( GGV Capital )领投,现有投资者 Greylock Partners 和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参投。
图为 Gladly 官网页面
Gladly 旨在有效解决客户支持服务的工具碎片化、不规范化以及不能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它能有效地整合各种渠道,如邮件、微博、微信等,将客户提交的请求统一成工单的形式,而客服则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来查收这些问题和反馈。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政官Joseph Ansanelli 表示,公司正在和零售、旅游和酒店等行业的消费者品牌进行合作,但拒绝透露客户的名字。
此外,解决方案中还涵盖了一种360°客户“肖像”全览图,包括购买历史、周期性消费、购物地点、人口统计等消费者“素描”信息。企业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集成性分析,创建更具个性化的经营方式。
回看国内,云客服市场的道路与国外有一定的区别,Zendesk、Gladly 只可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参照。国外人力成本高,市场讲究高效和低成本,更偏技术投入,相应的进入门槛更高。而国内客服仍以人力驱动为主,AI、大数据短期内尚难普及,低门槛的竞争会是长期的趋势。
而且国外看重售后服务质量,企业对客服有付费意愿,而国内则对客服付费意愿较小。但由于目前国内不存在综合性软件公司,国外软件公司又进不来,因此云客服未来可拓张的领域非常广,考虑到纯客服空间有限,未来可延伸至CRM、销售等领域。
来源:36氪,作者:宗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1844.html
-
硅谷
21家最新美国企业级独角兽公司,其中人力资源占比高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星河融快(rongkuai888)
作者: 星河研究院李瑶
如果问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未来五年的创投市场最有机会的是哪个领域,估计大半会选择企业服务,企业服务已经成为国内VC投资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那么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情况又是怎样呢?
美国的企业级服务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以Oracle、SAP和微软等企业软件公司为代表。进入千禧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一批以云服务为主要形态的企业级服务开始出现,以Salesforce、Workday、NetSuite等垂直领域SaaS服务商为代表,这些企业或是上市或是被收购,也已都是百亿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服务都不陌生,付费习惯也已养成,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和良性发展的生态。近两年人工智能这波浪潮起来之后,相信还会有一批AI-driven的新企业服务公司涌现出来。
在我们上一篇《揭秘美国独角兽俱乐部(第一集)【星河研究院】》关于美国103家独角兽的总体分析中,企业服务是美国独角兽数量最多的领域。2016年IPO的独角兽大半也都是企业服务的公司,包括Twillio、Nutanix等。 我们今天将会对美国21家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进行盘点和分析,希望可以给国内的企业服务公司一些启示。
以下,供你参考。
21家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详细盘点
1)Anaplan:服务于企业的智能规划与绩效管理平台
Anaplan的产品是一款财务规划云计算应用,可以很方便的当作电子表格来用,但功能比excel要强大的多,它不仅支持团队协作,还提供了一些列模块式的预设工具,帮助企业追踪销售、资本支出和利润规模等,成为很多企业查询和预测销售、MRR等指标的强大工具。主要服务的领域包括金融、销售、供应链、营销和IT行业。
Anaplan目前在16个国家设有办公室,拥有600多个企业客户,服务超过10万用户。客户包括UnitedAirlines、Kimberly-Clark、HP等。收费模式主要靠订阅服务。
2)AppDirect:企业版的App Store
AppDirect是一家提供云服务应用商店平台的公司,其平台上整合了上千种SaaS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一个集中的地方寻找、购买和使用软件。它的商业模式有以下三种:
AppDirect有自己的应用商店AppDistribution,SaaS/App提供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售卖产品,由AppDirect负责计费,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佣金
客户企业贴牌AppDirect应用商店(产品是AppMarket),使用自己的品牌,AppDirect提供包括计费、管理等技术服务,企业售卖自己的SaaS/App产品,通常客户是诸如三星、微软等这样的大企业,AppDirect收取一次性定制开发费用和后续售卖产品的佣金
客户企业贴牌AppDirect应用商店,使用自己的品牌,但售卖的是第三方SaaS/App产品,包括直接转售和二次开发后售卖(产品是AppReseller),通常的客户是系统集成商和第三方服务商。AppDirect收取一次性定制开发费用和后续售卖产品的佣金
AppDirect目前可以提供约1700种云服务产品,超过100万用户通过其商店购买订阅。
3)AppNexus:连接广告买家和卖家的即时竞价平台
AppNexus是一个直接连接广告买家与卖家的即时竞价平台,平台使用电脑程序代替人工完成媒体购买、广告采购等流程,通过技术和数据实现广告投放。它通过一系列算法帮助广告主根据实时的用户行为管理广告的竞标计划。除了帮助广告主投放广告,它也能帮助网站或 App 经营者管理自己出售的广告栏位。AppNexus抽取每笔广告费支出的10%作为佣金。
目前平台每天平均处理超过120亿次的广告竞价请求。全球拥有23个办事处,约1100名员工。
4)Apttus:提供从报价到收银的B2B贸易管理解决方案
Apttus是基于Salesforce平台的销售服务SaaS系统,为客户提供从报价到收款(Quote-to-Cash, QTC)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自动化报价、定价、管理合同和订货流程。由于是基于Salesforce平台,因此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价格、产品、报价和销售合同都可以实现同步。同时,Apttus的服务也可以在Microsoft Azure上运行。
Apttus在全球拥有600多个企业客户,包括100多家财富500强企业,覆盖电子、科技、健康、通讯、快消、金融等领域。目前员工人数约1200名。
5)Datto:企业数据备份服务
Datto为企业提供数据恢复服务,自主开发设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能够以最高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对一家公司的全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快速备份。这套系统安置于客户的经营场所和Datto的云端,在企业遭受黑客攻击后,客户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取备份,并且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数据恢复。Datto目前每TB的数据备份服务月费大约是350美元,另外新用户还需要付2800美元的初装费。
Datto管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企业客户超过200PB的数据,全球有700多名员工。截至2016年初,Datto有近5万名用户,其中85%的用户来自美国。
6)Deem:企业旅行管理服务的B2B平台
Deem 1999年成立时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正式更名为Deem,并在2014年进行了资本重组,业务也开始向云服务转型。目前公司的服务主要是三个方向,分别为商旅出行、旅费保单管理和汽车服务。
商旅出行DeemTravel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差旅管理公司,能够让员工在预定一个满意的酒店和出行方式的同时确保这些预定符合公司的差旅规定
DeemExpense提供旅费报销单管理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创建、编辑、提交以及审批的功能
Deem Car Service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一个技术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运输公司将充分竞争,从而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
目前Deem拥有1900家企业用户、365家旅行管理公司、5家线上预订平台,和众多的后台服务提供商和遍布全球85个国家的全球分销系统。
7)DocuSign:电子签名服务
DocuSign提供电子签名认证服务,用户只需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完成手写签名,免除了用户要通过传真或邮件签名的麻烦,同时DocuSign还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验证用户的真伪,从而帮助企业用户安全的在网上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DocuSign的价格也不同,个人用户免费,但每月只能签名5次,企业团体及其他专业用户,价格从每人每月15美元到20美元不等。
2016年DocuSign在全球有10个分支机构,共有1300名员工。目前全球用户超过4800万,其中13万付费用户。
8)Eventbrite:小型线下活动票务管理服务商
Eventbrite是一家为举办中小型线下活动的组织者或个人提供线上展示、门票出售功能的平台。活动的组织者或个人能够使用Eventbrite发起活动,并在平台上出售或赠送门票,同时Eventbrite在其平台中也提供门票促销和管理、渠道销售数据分析等功能。Eventbrite的用户可通过公司的开放API平台Eventbrite Spectrum无缝对接超过170种企业服务软件。依靠收费门票的票务分成获得收入。
2016年Eventbrite已经处理了180个国家的60多万个活动组织者发出的1.5亿张门票。进入2017年来,Eventbrite已经进行两笔收购,意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平台规模。
9)Github:代码在线托管平台+开发者社区
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代码托管平台和开发者社区。除了Git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Web管理界面以外,Github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Github的盈利模式为免费增值,免费提供无限制的公共库供大家使用,对私有库收取个人7美元/月的费用,公司及商业组织则是25美元/月。此外面向大型企业的服务则收取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年费。
Github在全球拥有超过900万开发者用户。基于GitHub良好的协作模式,目前有些记者、学者甚至连白宫都开始尝试在GitHub上进行写文章、做研究以及制定政策文档方面的协作试验,而GitHub也愿意顺应这一需求,从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0)Glassdoor:工作点评网站
Glassdoor是一个匿名的工作点评和职场信息分享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在上面曝光自己的工资、公司的情况、点评雇主、发布办公环境实景照片等信息,还可以发布各种薪酬分析。为鼓励UGC内容的生成,用户贡献的内容越多则能看到的评价也越多,形成社区氛围。为了保证信息真实有效,Glassdoor上注册邮箱尾缀必须与公司相符。目前Glassdoor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替雇主与合作伙伴提供品牌和职位分析的定制服务,以及追踪用户及潜在求职者,通过招聘业务获得收入。
拥有190个国家数十万家公司的情况。签约的企业级付费用户达到800余家。
11)Gusto:中小企业薪资管理服务商
Gusto原名为ZenPayroll,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薪资软件和健康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软件和服务的公司,是人力资源行业仅次于Zenefits的独角兽。通过自动化完成复杂繁琐的薪资业务,使员工能够简单和愉快的完成包含工资设定、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其云端薪资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每家企业每月只需支付 39 美元并为每位员工每月支付6美元的费用即可使用 Gusto的服务,包括为员工办理税务申报、保险缴费等。除了以上业务外,Gusto第二个收入来源是从帮助缴纳健康保险、工人保险、生活保险和伤残保险时获得合法的佣金。
截至2017年初,共有4万家公司在使用Gusto的薪资管理服务,行业包括科技、媒体、咨询、健康和法律。目前Gusto员工仅有300多人,是Zenefits员工总数的1/3。
12)Infor: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公司
Infor是全球第三大商用管理软件公司,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业务软件,包括CRM、企业资源规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业务专用库存管理、运输物流和仓库管理等。Infor的竞争力在于专注通过AWS和各种开源软件平台部署并交付业务应用,将过去极重的维护费用降低到了SaaS软件的水平。目前用户可以选择云端、本地和两者混合的部署模式。
截至2016年7月,Infor拥有大约5800万云用户以及约9万家企业客户。Infor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布局,拥有大约15000名员工。
13)Medallia:客户体验管理(CEM)平台
Medallia为企业提供消费者体验管理服务,基于SaaS客户体验管理软件帮助企业跟踪消费者体验反馈情况。它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分析数据,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让企业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端等实时并快速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做出相应的体验调整。Medallia也会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消费者反馈,问卷回收率很高。Medallia的服务主要为以下6个垂直行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酒店、电信、汽车以及B2B提供商。
14)Procore Technologies:基于云的建筑项目管理软件
Procore Technologies是一家基于云的建筑项目管理软件供应商,可以使承包商、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开发人员在项目全程保持实时联系,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其软件创建报价、处理预算、修改蓝图以及监督项目实施。移动端和PC端都可以下载。Procore的开源API能让使用者和其他的系统进行集成,包括会计软件、调度软件、仓储软件和报告软件等。
Procore在全球有2500多个企业客户。
15)Slack:企业聊天工具
Slack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内部协同办公平台,功能涵盖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为企业员工提供即时通讯、文件共享、工作分工等服务。Slack前身是一家游戏公司Tiny Speak,失败后转型推出了Slack,产品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同年10月估值就达到11.2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Slack免费版本可存储的历史消息为1万条,团队存储空间为5GB,只可接入10个APP。付费版本有三档,标准版6.67美元/月,plus版本12.5美元/月,企业版本需要根据需求定价。
Slack用户每月发送的信息数多达3亿条,每天花在Slack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Slack 2016年3月的数据是用户数270万人,付费用户数80万人。
16)Sprinklr:社会化营销管理平台
Sprinklr是一家为企业用户提供社交媒体跨平台整合管理工具和服务的公司,用户无需登录到不同的帐户就可以在平台上同时管理多个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广告及回复,以及各平台中社群的参与和管理,并获取可视化数据报告开展营销活动,从而持续创建、管理和优化有价值的用户体验。Sprinklr支持的社交网站渠道包括 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甚至是国内的人人网和微博等。Sprinklr此前专注于社交媒体,但如今正向客户体验管理方向转型。Experience Cloud服务便是基于这一背景,它提供了19个社交媒体管理模块,可以让品牌商在23个社交渠道和品牌网站上持续地创建、管理和优化有价值的用户体验。2017年3月9号, Sprinklr发布了Sprinklr Display,这一产品能够管理无限量的实时社交媒体数据、竞争情报、并进行社区管理、危机沟通、广告活动管理、消费者情绪管理等。Sprinklr依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收取软件授权使用费。
Sprinklr在全球共有1300多名员工,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企业客户超过1200家。
17)SurveyMonkey:在线调查问卷平台
SurveyMonkey是一个网上调查平台,可以帮助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市场调研、活动安排、教育类问卷、以及员工考核等人力资源类调查工作。目前的调查服务可分为SurveyMonkey Audience和SurveyMonkey Enterprise,前者为基本型服务,可针对特定受众展开调查;后者为企业级服务,可在前者基础上提供多账号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也是SurveyMonkey实现增值服务的功能之一。目前SurveyMonkey的免费版本提供每份最多10题的调研问卷,并且其受访者人数则最多为100个。付费版则无以上限制,并可享受受访人数不限、客户支持及品牌定制等高级服务。目前付费版有不同的定价,最高达780美元。
目前SurveyMonkey已有超过2000万的客户,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的财富500强公司,每日返回的调查问卷超过300万份。
18)Tanium:端点安全和企业网络系统管理
Tanium是一家提供端点安全与企业网络系统管理的公司,其解决方案可以一下子扫描和控制数千台设备的安全性,为企业找出潜在的恶意软件,并提供近似实时快照的安全监控,技术人员能远程清理维护软件漏洞。通过Tanium,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数秒时间内访问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收银机、乃至心率监视器。Tanium每隔15秒会对公司所有的PC数据进行检查。
美国规模最大的前100家公司(按营收计算)中有一半是Tanium的客户,其中包括十大银行中的物价以及十大零售商当中的四家。
19)Zenefits:人力资源自动化管理软件
Zenefits是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云HR管理工具。其功能范围包括员工的入职和离职手续办理、工资和福利发放、保险和退休基金办理、缴税缴费、专利追踪等等,全部功能都运行在云端。Zenefits的盈利模式为向中小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软件及服务,从而快速拓展其用户规模,然后通过向企业选择缴费的保险公司收取佣金的方式获得盈利。
在上述模式下,快速扩张的Zenefits销售团队中大部分人却并未取得保险销售资质,2016年2月其平台上近83%的保险都是由无执照业务员卖出一事被曝光,随后Zenefits联合创始人兼CEO Parker Conrad宣布辞职。2017年2月公司裁员430人,占员工总数的40%。估值也由之前的45亿美元下调至20亿美元。
20)Zeta Interactive:帮助企业获客及维护客户的营销大数据公司
Zeta Interactive是一家营销技术型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给企业的营销部门提供CRM系统和广告数据的挖掘服务,帮助营销团队获客并维持客户。
Zeta的客户是各类需要市场营销的企业,服务过多家美国财富100强的企业。公司在全球拥有1300多名员工。
21)Zoom:在线视频会议平台
Zoom是在线视频会议与协作服务的提供商,主要提供桌面端及移动端的视频会议服务,无需额外硬件,支持高清视频会议及录制、屏幕共享、协同沟通等功能。区别于Cisco等公司高成本的解决方案,Zoom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易部署且实用性强的在线会议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成本,主打中小企业和教育市场。其服务包含了云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群组消息及会议室预订功能。用户可以在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Blackberry,Zoom Rooms和H.323 / SIP系统上使用。Zoom的盈利模式为按需收费,对于有需要的企业收取一定的基础服务费,并在这基础之上依据使用人数收取订阅费,教学机构则可以享受每个会议主叫账号 0.99 美元/月的优惠。
2017年初,Zoom已有45万个客户,包括Uber和SolarCity。
数据来源:CB Insights、Wall Street Journal、Crunchbase、Owler,以及网上公开资料,星河研究院整理
-
硅谷
传微软拟以60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云监控创企Cloudyn
据以色利媒体报道,微软打算收购当地云端监控和分析创企Cloudyn,收购价在5000-7000万美元之间。
Cloudyn成立于2012年,其SaaS平台通过提供分析和优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云端成本监控自动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营和财务标准,收集实时数据,继而提高云端性能和效率。
自成立以来,Cloudyn融资已经超过2000万美元,包括2015年一轮融资的1100万美元。该公司宣称拥有几名知名客户,比方说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惠普公司拆分出来的惠普企业)和Ticketmaster。
2014年,Satya Nadella成为微软CEO,自那之后,这家巨头加大了在云平台的投入,“智能云平台”是他们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希望以此“重新定义工作效率和商务程序”,创造“更多的个人计算”。由于Nadella此前是微软的云与企业业务部门主管,着力发展云技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过去几年间,微软在云领域进行了多起战略性投资,比方说近期有收购开源软件工具与服务开发商Deis背后的团队。在微软的云技术投资战略中,网络安全是一大主要议题。
在此次收购中,Cloudyn的自动化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平台能够通过自动监控和自动识别低效工作,减少人力投入,这就符合了微软更广范围的云技术战略。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20日报道 (编译:蔡妙娴)
-
硅谷
企业云服务领域再出手,Oracle 收购数字广告分析公司 Moat
Oracle 近期动作频频。继昨天宣布收购荷兰容器化应用开发部署平台 Wercker 后,Oracle 又宣布,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收购互联网广告分析公司 Moat,但收购交易的细节和财务条款尚未透露。Oracle 在其官网上表示,想要通过这一收购,来创造“世界上最全面的市场营销数据和分析云平台”。
Moat 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通过广告搜索和分析来帮助企业衡量在线广告投放价值、效果的公司。随着广告客户对数字广告可视性、真实性和投放效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Moat 创始人& CEO Jonah Goodhart 认为,创造“数字广告的货币性”越来越重要。
去年 3 月,Moat 曾获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领投的 5000 万美元融资,总计从 SV Angel、Mayfield Fund 和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等投资人处募集了约 6700 万美元的融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告科技领域的公司融资进程都不太顺利,行业内收购和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Moat 目前的客户包括雀巢、保洁、联合利华、ESPN、Facebook、Snapchat 和 YouTube 等,收购完成后,Moat 将被纳入 Oracle 数据云部门,但仍作为独立平台运营,继续为这些客户提供广告投放测量和分析服务。Moat 的企业客户群对 Oracle 数据云部门的受众群体定位和测量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补充。
Oracle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尝试推动数字广告和营销业务,曾在 2010 年出资 2100 万美元收购在线市场营销数据公司 BlueKai,并在2012 年出资 3 亿美元收购了社交媒体营销公司 Vitrue。
Jonah Goodhart 表示,此次被 Oracle 收购,他们看到了双方共同推动创新的潜力,Moat 希望通过更好的数据和分析来改变品牌发行商营销、讲故事的方式。
来源:36氪 ,作者:揭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1555.html
-
硅谷
VMware宣布收购大数据云监控创企Wavefront,加大跨云服务管理的投入
威睿(VMware)是一家来加州的虚拟PC软件公司,专门提供服务器和桌面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日前,该公司宣布正在收购大数据云监控初创企业Wavefront。公司高级副总裁Ajay Singh表示:“通过这笔交易,威睿能够向前跨越一大步,一举进入下一代现代应用程序的管理领域。这里我所说的现代应用程序,就是指容器内的应用程序。”
关于交易的具体条款,公司并没有公布。但毫无疑问,Wavefront的身价肯定是以千万美元计算的。另外,根据Wavefront拿到的风险投资总额及其最近的高速增长来估算,威睿或许已经花费了1亿美元左右。去年2月,Wavefront顺利拿到了1150万美元的A轮融资,紧接着在10月又拿到了一轮5200万美元的融资。
其实,威睿本来就已经通过vRealize Operations这一项目部署涉足了虚拟监控行业。去年,公司还推出了全新的跨云架构Cross-Cloud Architecture和跨云服务Cross-Cloud Services来拓展原有的混合云战略。威睿执行副总裁Shekar Ayyar介绍说:“我们公司的目标,就是为公共云和私有云提供一个共有的操作环境,利用全新的SaaS工具技术让客户在不同的云平台上管理和运行各类应用程序,并且保证整个过程的使用安全。”
这样一来,公司就需要对vRealize进行功能拓展,以适应跨云环境。而此次将Wavefront收入麾下,恰好能够满足公司把监控功能往各大云平台和容器内应用程序延伸的需求。
Singh解释说:“通过这笔收购交易,我们加大了在跨云服务和管理这一块的投入。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对容器内应用程序的实时监控,与开发人员和开发运维团队进行了更加密切的合作。”
公司表示,分散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的容器内微服务生命周期只有几秒。开发人员需要为应用程序研发全新的工具,以便在动态跨云环境中识别和修复各种操作问题。而Wavefront提供的正是能够优化云计算和现代应用程序的监控度量指标,每秒钟可以实时传输数以百万计的数据点。
最后,威睿还表示可能会与Wavefront的某些客户进行合作。Wavefront的客户众多,其中包括Box、Citrix、Clover和Groupon等。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编译:田小雪
-
硅谷
帮助企业简化数字操作流程,SaaS工具平台PagerDuty获4380万美元C轮融资
PagerDuty提供的软件能帮助公司管理数字运营并解决突发状况。该创企昨日宣布获438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Accel,现有投资方A16z、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aseline Ventures和Harrison Metal亦有参投。
PagerDuty首席执政官Jennifer Tejada告诉媒体:“日常崩溃和大规模停电这些突发状况如何得以快速解决,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任何意外事故都可能会导致数千甚至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而且品牌受到的损害更加致命。”
PagerDuty的服务费用为每月9美元到99美元不等,主要取决于客户团队的规模。这种软件即服务模式(SaaS)提供的工具能让用户通过网页端、移动端、邮件或手机进行试用。同时在该公司的平台上,客户可以将自己现有的开发工具集成到突发状况反应流程中。
PagerDuty的客户数量约为8700家,其中包括Eventbrite、IBM、Instacart、Groupon和NBC Universal。“Instacart能通过PagerDuty来管理多个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触点,比如通过移动端下单、订单处理和食品送货上门等”
PagerDuty的竞争对手包括AppDynamics、Boundary、New Relic和 OpsGenie。
公司计划利用这轮新融资来进军其它市场。PagerDuty成立于2009年,目前员工数量为260人,设有旧金山(总部)和多伦多两个办事处,融资总额达8360美元。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14日报道 (编译:Yilia)
-
硅谷
用区块链做公司海外注册和股权发行,Otonomos要进行一级市场的无纸化革命
离岸公司具有利于发展跨国业务、方便国际贸易、避开关税壁垒、公司经营情况高度保密等优点,这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和国际化企业选择在海外注册的原因。
每年,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有超过500万的离岸公司新注册成立,注册之后,又会涉及到融资、股权分配与管理等问题。新成立的500万家公司平均每年会花费500万美元在公司注册以及后续的内部资产管理上,市场规模约在25亿美元左右。
对于希望离岸注册的公司来说,目前的申请流程很多都是通过人工和书面文件的形式完成,整个过程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中介效率等问题而变得冗长低效。
Otonomos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帮助公司进行海外注册以及将公司资产数字化,方便企业进行股权分配和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
Otonomos提供全球5个热门公司注册地的全线上注册服务。包括新加坡、香港、英国、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及特拉法州等。
客户可以在Otonomos上在线完成海外公司注册
Otonomos已经获得这5个地区当地政府的许可,在英国可直接接入政府机构的API,用户在网上下单,完成KYC之后能够24小时之内完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注册。在新加坡等国,注册公司中必须有一名新加坡人作为董事,并且拥有新加坡的企业账号,这些都可由Otonomos代为完成。
公司海外注册仅是Otonomos的一个获客入口,Otonomos更希望帮助公司将资产数字化之后提供更便捷的管理方式。
Otonomos目前为1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开设公司50多家,其目标客户包括PE/VC、信托机构、家族办公室、共同基金、创业公司等等。客户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融机构,特点是结构层级错综复杂,公司拥有者都难以统计名下公司资产,需要依靠专业律师和会计师进行管理,第二类是创业公司,往往是金融公司的被投公司,获取投资机构客户后再拓展被投创业公司,商务成本会降低许多。
Otonomos提供付费的控制面板,在这套控制面板上,所有股东会自动获得一个电子钱包账户,后台显示股东拥有的股份、股份价格等信息。Otonomos通过与新加坡当地律所合作,提供模块化的决议书,公司治理的变动,可以通过线上智能合约+电子签的方式完成,从而免去了繁杂的文书以及律师顾问工作。
例如,通过控制面板,股东可以使用即使股权分配、对等股权转让、虚拟董事会会议室、智能合同配套等功能。
在计费方面,Otonomos提供三种不同版本的控制面板套餐:$50/£35/月,$100/£65/月,$280/£195/月,三个套餐享有不同的功能权限和用户规模。
Otonomos还提供付费的控制面板
据介绍,Otonomos预计在2017年会推出面向二级市场的产品,并且在今年会进入中国市场。
Otonomos成立于2015年4月,此前曾获得16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目前在新加坡、香港和英国分别设有办公室,团队成员超过20人。创始人兼CEO Han Verstraete在创业之前曾供职于华尔街金融机构,创始人和销售总监具有十余年的金融机构从业经历。
来源:36氪,作者:林鲁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9754.html
-
硅谷
瞄准AI法律服务,LawGeex正用人工智能实现合同审核自动化
鉴于法律服务的特殊性,长久以来法律工作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相对滞后。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试图通过技术的手段去解决这样的问题,LawGeex 便是这一领域中的先行者。
LawGeex,成立于2014年12月,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是一家AI驱动的合同审查平台,通过提供自动化的合同审核解决方案以帮助个人及企业解决耗时费力的商业合同审核问题,从而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截止目前,公司总融资额为950万美元,最近一次为今年3月份的700万美元A轮投资,投资者包括Recruit Holdings以及前投资者Lool Ventures和LionBird等。据悉,公司此轮融资将进一步用于增强其SaaS产品,并继续建设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法律专家团队。目前面向的市场已覆盖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
产品层面,LawGeex提供了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在线合同审核平台。其核心在于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专家律师的知识来深入的审查和理解法律文件,精准指出合同中的缺点及潜在的法律风险,包括一些不常用的、缺失的和有可能问题条款。平台首先由法律工作者预先设定法律原则和审核标准,包括一些特定的要求,然后由机器自动学习这些原则和要求,并将需要审核的商业合同的主体内容与这些原则和要求进行对照,进行合同审核并提供详细的审核报告。LawGeex目前可支持从NDAs到采购订单、商业租赁、销售服务和货物的合同、雇佣合约(其为个人免费使用)等涵盖30多种广泛的标准业务合同类型。
相比传统的人工审核方式,通过LawGeex平台审批合同可以节省80%的时间以及90%的成本,同时也极大的简化了销售、运营和法律之间的工作流程。如此,运用人工智能将法律工作中的常规环节实现了自动化,这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让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能够更专注于客户服务中比较复杂、高价值的领域。
从运营情况来看,LawGeex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创始人Noory Bechor也曾表示,鉴于产品的易用性和高性价比,平台刚上线几个月便通过口碑传播获得包括德勤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客户,审查了数以千计的文件,其中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等公司的劳动雇佣合同。
而从目前提供AI法律服务的国内外公司来看,主要以涉及法律检索、文件审阅、案件预测、咨询服务四大领域为主,包括为律师提供辅助工具或是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比如,IBM推出的智能律师ROSS、与用户聊天的律师机器人 “DoNotPay”;国内市场上,法狗狗推出的应用于刑事案件的案情预测系统、定位于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的 “法律谷” 、将关联案件分类整理并提供可视化数据服务的 “理脉” 等等。整体来看,这些应用于法律的人工智能仍属于工具的范畴。
团队方面,LawGeex 是由国际律师 Noory Bechor 和AI专家 Ilan Admon 创立。创始人Noory Bechor,是一位国际商业律师,曾在一家领先的技术和投资领域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也是一个兼具创业精神和使命感的人;联合创始人兼CTO Ilan Admon,是一名人工智能大师,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研究机器学习算法,具有丰富的技术背景经验。目前公司团队已超20人。
来源:36氪 ,作者:无知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840.html
-
硅谷
揭秘美国独角兽俱乐部——企业服务篇
企业服务是美国独角兽数量最多的领域。2016年IPO的独角兽大半也都是企业服务的公司,包括Twillio、Nutanix等。
编者按:本文来自星河融快,作者李瑶,星河研究院经理,哥伦比亚大学工学博士。
如果问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未来五年的创投市场最有机会的是哪个领域,估计大半会选择企业服务,企业服务已经成为国内VC投资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那么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情况又是怎样呢?
美国的企业级服务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以Oracle、SAP和微软等企业软件公司为代表。进入千禧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一批以云服务为主要形态的企业级服务开始出现,以Salesforce、Workday、NetSuite等垂直领域SaaS服务商为代表,这些企业或是上市或是被收购,也已都是百亿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服务都不陌生,付费习惯也已养成,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和良性发展的生态。近两年人工智能这波浪潮起来之后,相信还会有一批AI-driven的新企业服务公司涌现出来。
在我们上一篇《揭秘美国独角兽俱乐部(第一集)|【星河研究院】》关于美国103家独角兽的总体分析中,企业服务是美国独角兽数量最多的领域。2016年IPO的独角兽大半也都是企业服务的公司,包括Twillio、Nutanix等。 我们今天将会对美国21家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进行盘点和分析,希望可以给国内的企业服务公司一些启示。
以下,供你参考。
21家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详细盘点
1)Anaplan:服务于企业的智能规划与绩效管理平台
Anaplan的产品是一款财务规划云计算应用,可以很方便的当作电子表格来用,但功能比excel要强大的多,它不仅支持团队协作,还提供了一些列模块式的预设工具,帮助企业追踪销售、资本支出和利润规模等,成为很多企业查询和预测销售、MRR等指标的强大工具。主要服务的领域包括金融、销售、供应链、营销和IT行业。
Anaplan目前在16个国家设有办公室,拥有600多个企业客户,服务超过10万用户。客户包括UnitedAirlines、Kimberly-Clark、HP等。收费模式主要靠订阅服务。
2)AppDirect:企业版的App Store
AppDirect是一家提供云服务应用商店平台的公司,其平台上整合了上千种SaaS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一个集中的地方寻找、购买和使用软件。它的商业模式有以下三种:
AppDirect有自己的应用商店AppDistribution,SaaS/App提供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售卖产品,由AppDirect负责计费,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佣金
客户企业贴牌AppDirect应用商店(产品是AppMarket),使用自己的品牌,AppDirect提供包括计费、管理等技术服务,企业售卖自己的SaaS/App产品,通常客户是诸如三星、微软等这样的大企业,AppDirect收取一次性定制开发费用和后续售卖产品的佣金
客户企业贴牌AppDirect应用商店,使用自己的品牌,但售卖的是第三方SaaS/App产品,包括直接转售和二次开发后售卖(产品是AppReseller),通常的客户是系统集成商和第三方服务商。AppDirect收取一次性定制开发费用和后续售卖产品的佣金
AppDirect目前可以提供约1700种云服务产品,超过100万用户通过其商店购买订阅。
3)AppNexus:连接广告买家和卖家的即时竞价平台
AppNexus是一个直接连接广告买家与卖家的即时竞价平台,平台使用电脑程序代替人工完成媒体购买、广告采购等流程,通过技术和数据实现广告投放。它通过一系列算法帮助广告主根据实时的用户行为管理广告的竞标计划。除了帮助广告主投放广告,它也能帮助网站或 App 经营者管理自己出售的广告栏位。AppNexus抽取每笔广告费支出的10%作为佣金。
目前平台每天平均处理超过120亿次的广告竞价请求。全球拥有23个办事处,约1100名员工。
4)Apttus:提供从报价到收银的B2B贸易管理解决方案
Apttus是基于Salesforce平台的销售服务SaaS系统,为客户提供从报价到收款(Quote-to-Cash, QTC)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自动化报价、定价、管理合同和订货流程。由于是基于Salesforce平台,因此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价格、产品、报价和销售合同都可以实现同步。同时,Apttus的服务也可以在Microsoft Azure上运行。
Apttus在全球拥有600多个企业客户,包括100多家财富500强企业,覆盖电子、科技、健康、通讯、快消、金融等领域。目前员工人数约1200名。
5)Datto:企业数据备份服务
Datto为企业提供数据恢复服务,自主开发设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能够以最高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对一家公司的全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快速备份。这套系统安置于客户的经营场所和Datto的云端,在企业遭受黑客攻击后,客户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取备份,并且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数据恢复。Datto目前每TB的数据备份服务月费大约是350美元,另外新用户还需要付2800美元的初装费。
Datto管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企业客户超过200PB的数据,全球有700多名员工。截至2016年初,Datto有近5万名用户,其中85%的用户来自美国。
6)Deem:企业旅行管理服务的B2B平台
Deem 1999年成立时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正式更名为Deem,并在2014年进行了资本重组,业务也开始向云服务转型。目前公司的服务主要是三个方向,分别为商旅出行、旅费保单管理和汽车服务。
商旅出行DeemTravel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差旅管理公司,能够让员工在预定一个满意的酒店和出行方式的同时确保这些预定符合公司的差旅规定
DeemExpense提供旅费报销单管理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创建、编辑、提交以及审批的功能
Deem Car Service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一个技术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运输公司将充分竞争,从而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
目前Deem拥有1900家企业用户、365家旅行管理公司、5家线上预订平台,和众多的后台服务提供商和遍布全球85个国家的全球分销系统。
7)DocuSign:电子签名服务
DocuSign提供电子签名认证服务,用户只需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完成手写签名,免除了用户要通过传真或邮件签名的麻烦,同时DocuSign还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验证用户的真伪,从而帮助企业用户安全的在网上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DocuSign的价格也不同,个人用户免费,但每月只能签名5次,企业团体及其他专业用户,价格从每人每月15美元到20美元不等。
2016年DocuSign在全球有10个分支机构,共有1300名员工。目前全球用户超过4800万,其中13万付费用户。
8)Eventbrite:小型线下活动票务管理服务商
Eventbrite是一家为举办中小型线下活动的组织者或个人提供线上展示、门票出售功能的平台。活动的组织者或个人能够使用Eventbrite发起活动,并在平台上出售或赠送门票,同时Eventbrite在其平台中也提供门票促销和管理、渠道销售数据分析等功能。Eventbrite的用户可通过公司的开放API平台Eventbrite Spectrum无缝对接超过170种企业服务软件。依靠收费门票的票务分成获得收入。
2016年Eventbrite已经处理了180个国家的60多万个活动组织者发出的1.5亿张门票。进入2017年来,Eventbrite已经进行两笔收购,意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平台规模。
9)Github:代码在线托管平台+开发者社区
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代码托管平台和开发者社区。除了Git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Web管理界面以外,Github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Github的盈利模式为免费增值,免费提供无限制的公共库供大家使用,对私有库收取个人7美元/月的费用,公司及商业组织则是25美元/月。此外面向大型企业的服务则收取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年费。
Github在全球拥有超过900万开发者用户。基于GitHub良好的协作模式,目前有些记者、学者甚至连白宫都开始尝试在GitHub上进行写文章、做研究以及制定政策文档方面的协作试验,而GitHub也愿意顺应这一需求,从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0)Glassdoor:工作点评网站
Glassdoor是一个匿名的工作点评和职场信息分享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在上面曝光自己的工资、公司的情况、点评雇主、发布办公环境实景照片等信息,还可以发布各种薪酬分析。为鼓励UGC内容的生成,用户贡献的内容越多则能看到的评价也越多,形成社区氛围。为了保证信息真实有效,Glassdoor上注册邮箱尾缀必须与公司相符。目前Glassdoor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替雇主与合作伙伴提供品牌和职位分析的定制服务,以及追踪用户及潜在求职者,通过招聘业务获得收入。
拥有190个国家数十万家公司的情况。签约的企业级付费用户达到800余家。
11)Gusto:中小企业薪资管理服务商
Gusto原名为ZenPayroll,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薪资软件和健康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软件和服务的公司,是人力资源行业仅次于Zenefits的独角兽。通过自动化完成复杂繁琐的薪资业务,使员工能够简单和愉快的完成包含工资设定、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其云端薪资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每家企业每月只需支付 39 美元并为每位员工每月支付6美元的费用即可使用 Gusto的服务,包括为员工办理税务申报、保险缴费等。除了以上业务外,Gusto第二个收入来源是从帮助缴纳健康保险、工人保险、生活保险和伤残保险时获得合法的佣金。
截至2017年初,共有4万家公司在使用Gusto的薪资管理服务,行业包括科技、媒体、咨询、健康和法律。目前Gusto员工仅有300多人,是Zenefits员工总数的1/3。
12)Infor: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公司
Infor是全球第三大商用管理软件公司,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业务软件,包括CRM、企业资源规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业务专用库存管理、运输物流和仓库管理等。Infor的竞争力在于专注通过AWS和各种开源软件平台部署并交付业务应用,将过去极重的维护费用降低到了SaaS软件的水平。目前用户可以选择云端、本地和两者混合的部署模式。
截至2016年7月,Infor拥有大约5800万云用户以及约9万家企业客户。Infor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布局,拥有大约15000名员工。
13)Medallia:客户体验管理(CEM)平台
Medallia为企业提供消费者体验管理服务,基于SaaS客户体验管理软件帮助企业跟踪消费者体验反馈情况。它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分析数据,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让企业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端等实时并快速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做出相应的体验调整。Medallia也会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消费者反馈,问卷回收率很高。Medallia的服务主要为以下6个垂直行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酒店、电信、汽车以及B2B提供商。
14)Procore Technologies:基于云的建筑项目管理软件
Procore Technologies是一家基于云的建筑项目管理软件供应商,可以使承包商、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开发人员在项目全程保持实时联系,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其软件创建报价、处理预算、修改蓝图以及监督项目实施。移动端和PC端都可以下载。Procore的开源API能让使用者和其他的系统进行集成,包括会计软件、调度软件、仓储软件和报告软件等。
Procore在全球有2500多个企业客户。
15)Slack:企业聊天工具
Slack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内部协同办公平台,功能涵盖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为企业员工提供即时通讯、文件共享、工作分工等服务。Slack前身是一家游戏公司Tiny Speak,失败后转型推出了Slack,产品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同年10月估值就达到11.2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Slack免费版本可存储的历史消息为1万条,团队存储空间为5GB,只可接入10个APP。付费版本有三档,标准版6.67美元/月,plus版本12.5美元/月,企业版本需要根据需求定价。
Slack用户每月发送的信息数多达3亿条,每天花在Slack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Slack 2016年3月的数据是用户数270万人,付费用户数80万人。
16)Sprinklr:社会化营销管理平台
Sprinklr是一家为企业用户提供社交媒体跨平台整合管理工具和服务的公司,用户无需登录到不同的帐户就可以在平台上同时管理多个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广告及回复,以及各平台中社群的参与和管理,并获取可视化数据报告开展营销活动,从而持续创建、管理和优化有价值的用户体验。Sprinklr支持的社交网站渠道包括 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甚至是国内的人人网和微博等。Sprinklr此前专注于社交媒体,但如今正向客户体验管理方向转型。Experience Cloud服务便是基于这一背景,它提供了19个社交媒体管理模块,可以让品牌商在23个社交渠道和品牌网站上持续地创建、管理和优化有价值的用户体验。2017年3月9号, Sprinklr发布了Sprinklr Display,这一产品能够管理无限量的实时社交媒体数据、竞争情报、并进行社区管理、危机沟通、广告活动管理、消费者情绪管理等。Sprinklr依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收取软件授权使用费。
Sprinklr在全球共有1300多名员工,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企业客户超过1200家。
17)SurveyMonkey:在线调查问卷平台
SurveyMonkey是一个网上调查平台,可以帮助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市场调研、活动安排、教育类问卷、以及员工考核等人力资源类调查工作。目前的调查服务可分为SurveyMonkey Audience和SurveyMonkey Enterprise,前者为基本型服务,可针对特定受众展开调查;后者为企业级服务,可在前者基础上提供多账号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也是SurveyMonkey实现增值服务的功能之一。目前SurveyMonkey的免费版本提供每份最多10题的调研问卷,并且其受访者人数则最多为100个。付费版则无以上限制,并可享受受访人数不限、客户支持及品牌定制等高级服务。目前付费版有不同的定价,最高达780美元。
目前SurveyMonkey已有超过2000万的客户,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的财富500强公司,每日返回的调查问卷超过300万份。
18)Tanium:端点安全和企业网络系统管理
Tanium是一家提供端点安全与企业网络系统管理的公司,其解决方案可以一下子扫描和控制数千台设备的安全性,为企业找出潜在的恶意软件,并提供近似实时快照的安全监控,技术人员能远程清理维护软件漏洞。通过Tanium,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数秒时间内访问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收银机、乃至心率监视器。Tanium每隔15秒会对公司所有的PC数据进行检查。
美国规模最大的前100家公司(按营收计算)中有一半是Tanium的客户,其中包括十大银行中的物价以及十大零售商当中的四家。
19)Zenefits:人力资源自动化管理软件
Zenefits是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云HR管理工具。其功能范围包括员工的入职和离职手续办理、工资和福利发放、保险和退休基金办理、缴税缴费、专利追踪等等,全部功能都运行在云端。Zenefits的盈利模式为向中小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软件及服务,从而快速拓展其用户规模,然后通过向企业选择缴费的保险公司收取佣金的方式获得盈利。
在上述模式下,快速扩张的Zenefits销售团队中大部分人却并未取得保险销售资质,2016年2月其平台上近83%的保险都是由无执照业务员卖出一事被曝光,随后Zenefits联合创始人兼CEO Parker Conrad宣布辞职。2017年2月公司裁员430人,占员工总数的40%。估值也由之前的45亿美元下调至20亿美元。
20)Zeta Interactive:帮助企业获客及维护客户的营销大数据公司
Zeta Interactive是一家营销技术型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给企业的营销部门提供CRM系统和广告数据的挖掘服务,帮助营销团队获客并维持客户。
Zeta的客户是各类需要市场营销的企业,服务过多家美国财富100强的企业。公司在全球拥有1300多名员工。
21)Zoom:在线视频会议平台
Zoom是在线视频会议与协作服务的提供商,主要提供桌面端及移动端的视频会议服务,无需额外硬件,支持高清视频会议及录制、屏幕共享、协同沟通等功能。区别于Cisco等公司高成本的解决方案,Zoom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易部署且实用性强的在线会议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成本,主打中小企业和教育市场。其服务包含了云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群组消息及会议室预订功能。用户可以在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Blackberry,Zoom Rooms和H.323 / SIP系统上使用。Zoom的盈利模式为按需收费,对于有需要的企业收取一定的基础服务费,并在这基础之上依据使用人数收取订阅费,教学机构则可以享受每个会议主叫账号 0.99 美元/月的优惠。
2017年初,Zoom已有45万个客户,包括Uber和SolarCity。
数据来源:CB Insights、Wall Street Journal、Crunchbase、Owler,以及网上公开资料,星河研究院整理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