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DigitalGenius获410万美元融资,为自动客服答复划分等级
结合人工与智能的客服平台DigitalGenius今天宣布获得 41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Salesforce Ventures、Bloomberg Beta、NovelTmT、Singularity Investments 和 Spider Capital。此前的投资方继续跟投,这些投资方包括、Lerer-Hippeau Ventures、Lowercase Capital、Metamorphic Ventures 以及 RRE。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智能客服机器人还无法完全取代人工客服,客服咨询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难想象聊天机器人与顾客鸡同鸭讲的场景。那么,在今天逐步向完全自动过渡的阶段各个公司有其独特的解决方式,DigitalGenius 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DigitalGenius 的产品名称是 “人工 +AI 客服平台”,可以帮助客户通过邮件、社交网络、短信、聊天界面管理客服咨询。DigitalGenius 支持接入 Salesforce、Zendesk、Oracle 等主流客服平台。
“人工+AI客服平台” 会分析用于客服的邮件、社交网络、短信、机器人聊天记录,学习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制定最易被客户接受的答案。
DigitalGenius 基于海量对话信息将自动客服的回答分成各个等级(0-100%),顾客可以选择信任的自动化等级,比如说90%,那么客服平台会自动将准确率在90%以上的客服答案直接发送出去;而对于低于90%的部分,平台会发送给人工客服,请求人工客服同意或者修改,再传递给终端顾客。
平台还有客服管理系统,保证顾客请求在合理时间内以最佳方式得到回复,不会放任客服系统。
DigitalGenius 的竞品有之前报道过的msg.ai,这家公司基于AI 检测出现敏感情况,出现敏感情况时将对话由机器人无缝转交人类处理。国内有定位做智能客服机器人的网易七鱼,另外还有智齿科技。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http://venturebeat.com/2016/04/14/artificial-intelligence-startup-digitalgenius-raises-4m-to-make-customer-service-agents-superhuman/
-
硅谷
Onfido融资2500万美元,帮你对新入职员工或者用户进行背景调查
对新入职员工做背景调查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需求,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这个需求的范围进一步扩散,很多共享经济领域的公司不仅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背景调查,还要对客户用户进行背景调查。传统的背景调查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在这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背景调查公司Onfido提供的服务就是为了帮助公司更高校、准确地对新入职员工 / 客户做背景调查。
Onfido 今天宣布,公司刚获得一轮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 Idinvest Partners 领投,Wellington Partners 和 CrunchFund 跟投。至此,Onfido 的融资总额以超过 3000 万美元。公司并未透露在此轮融资中的估值,作为参照,我它的直接竞争对手 Checkr 此前刚获得一轮 5000 万美元的融资,估值在 2.5 亿美元至 3 亿美元之间。
Onfido 开发的自动化技术帮助企业更快、更高效地做新入职员工的背景调查,而新入职员工没有必要通过传真、扫描甚至当面出示他们的身份证件。Onfido 的技术能让共享型经济市场的数万家公司使用自己平台来对员工进行全球性的远程背景调查工作。
对于不同的行业,Onfido 都会与相关的数据库展开合作。在英国,Onfido 能通过所有信用机构(如 CallCredit、Experian 和 Equifax)进行检查,了解应聘者的信用卡状态、犯罪记录、教育履历、是否涉嫌恐怖主义活动,以及是否位于全球监控名单之中等信息。
Onfido 私有的护照和身份证验证技术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摄像头去远程完成。如果文件是伪造的、被篡改的,或是失窃的,那么这一技术会对其进行标记。Onfido 还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确保系统越来越智能,从伪造或失窃的文件中寻找模式,并消除人工操作失误。Onfido 还提供了基于摄像头的面部识别技术,将个人外貌特征与文件照片进行匹配。
Onfido 打算利用这轮融资主要做以下两件事,一是拓展国际市场业务。Onfido 服务最初推出于英国,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快速占领美国市场。第二,继续打造自己的机器学习平台,这个平台现在已经能够在几秒钟内就能完成基本的身份检查。它还将继续学习更多的欺诈手段,以便能更快地识别出那些想用更多复杂方式隐藏自己身份的人。
Onfido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Husayn Kassai 表示,公司的使命是打造一个 “授信引擎”,不仅帮助公司对新入职员工做背景调查,同时还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公司对使用自己平台的用户做背景调查,确保这些用户是遵纪守法的,例如 Onfido 为金融机构提供 “反洗钱” 调查,慈善募捐众筹平台 JustGiving 使用 Onfido 的服务对在自己平台上众筹者做背景调查,确保众筹者不会欺诈大家。
背景调查市场目前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就在上个月,Onfido 最大的竞争对手创企 Checkr 刚完成一轮 4000 万美元的融资。此外还有一些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老玩家,如 SterlingBackCheck、HireRight 和 First Advantage 等。另一家提供类似服务的创业公司 Goodhire 目前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目前,Onfido 的每月业务环比增长 40%。
目前很多共享领域的公司都在使用 Onfido 的服务,包括按需家政服务商 Handy、任务外包网站 TaskRabbit、按需清洁服务 Hassle、美国拼车服务 RelayRides、招聘公司 Hays 和高端餐厅配送平台 Deliveroo 等等。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http://venturebeat.com/2016/04/14/identify-verification-startup-onfido-raises-25-million-to-inject-more-trust-into-the-sharing-economy
-
硅谷
【YC新创产品】StrongIntro:想要帮助企业招聘现有员工的熟人
HRTechChina编辑部 4月14日报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本文链接。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 HRTechChina报道,戳这里可寻求报道。
编者注:在2016YC Demo Day上,HRTechChina小编关注了许多人力资源科技领域2B初创项目潜力股,之后会陆续为大家进行详细产品报道,请持续关注哟~
招聘是大公司的头等问题。推荐则是一个成立团队的最佳方式,但大多数公司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推荐信息。今天HRTechChina为大家介绍的在2016冬季YC Demo Day上展示的一家人力资源To B领域创业公司为Strongintro(https://strongintro.com/),想要帮助企业招聘现有员工的熟人。
Strongintro具体做法是,帮助企业,通过搜索员工往来电子邮件群,脸谱网,及LinkedIn联系人,将相关信息收集起来,该行为参照开放工作标准。然后他们就可以发送招聘信息,每聘用一个员工,Strongintro将获得10%的佣金。目前它已经帮助像Zesty和Teespring这样的公司获得更多的转介人员来成立自己的团队,维持企业文化。
Strongintro成立于2015年,团队规模目前10人不到。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该公司在2015年获得Y Combinator的一轮12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
公司创始人为Fouad Matin。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曾在ClassDojo任职软件工程师以及Speek任职过首席工程师。
关注更多YC DEMO DAY上的2B初创企业:
http://www.hrtechchina.com/12295.html
http://www.hrtechchina.com/12311.html
-
硅谷
让发信人获得更详细反馈,Docsend完成800万美元融资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https://blog.docsend.com/
沟通平台Docsend能帮助用户获知已发送文件的接收情况,获得分析反馈,昨天宣布完成 800 万美元融资,由 August Capital 领投。
目前互联网文件分享领域,邮箱可以向我们发送收件人阅读邮件通知,部分情况下提供邮件撤回等服务,对于已发送文件,我们还能做得更多吗?Docsend 进一步优化了文件发送反馈,使用 Docsend 发送文件后,用户可以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
了解哪些人打开了文件、哪些人转发了文件
获知每页文件的阅读时间
更新已发送文件(收信人不会收到通知)
设定已发送文件的访问权限,或者撤销发送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应用 Docsend 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团队利用 Docsend 发送产品信息,获知客户兴趣,决定跟进时间。
初创公司用来与投资人沟通,了解投资人意愿,完成融资。
BD 借此发送伙伴与赞助信息,确定工作重点与跟进对象。
营销团队使用 Docsend 了解营销效果。
关于 Docsend 使用情况,这家公司表示目前创业公司通过 Docsend 获得的融资累计达到 10 亿美元。
联合创始人兼 CEO Russ Heddleston 表示,
三年前,Dave、Tony 和我创立 DocSend 时认为尽管几十年来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通过网络建立关系、进行交易依然非常繁琐落后。文件是网络交流的核心,但是文件领域的进步却几乎没有影响到文件分享这个细分领域。文件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媒介,此前的技术无法优化文件这一媒介。我们创立 Docsend 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企业建立更优质的关系。”
Docsend 目前提供免费版、专业版、商务版和企业版的产品。免费版用户可以跟踪文件的数目有限;专业版用户则不受限制;商务版除可以使用所有专业版功能外,还可以获得电话支持等服务;企业版用户可以获得 Docsend 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产品。
-
硅谷
硅谷看点:那些最有可能颠覆教育市场的公司都在这里了
来自公众号:千读
相比国内教育市场的红海一片,国外的教育市场显然要成熟的多,看看以下这些最有可能颠覆教育市场的公司,是否真正是为解决用户痛点而生的呢?
1.Rafter
在美国上过学的同学们都知道,读完四年本科花在教科书上的钱差不多可以买一辆车了。Rafter发现了这个痛点,把大学书店里的书都数字化然后放到云端。这样大学里的书店可以通过Rafter提高自己的销售量,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教科书省下很多钱,真的是双赢啊!
2.Piazza
Piazza是一个线上的学习空间。在Piazza上学生可以匿名的向老师和其它同学提问。最好的答案和回复会根据学生们的点赞来推送到排名第一的位置。很多大学包括斯坦福,MIT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Piazza的用户。
3.USEED
在大学毕业之后,你可能会不断的收到学校校友会发送的要求你捐款的需求。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这就是一种骚扰,然后会自动屏蔽这些消息。USEED是一个专门服务于大学的众筹平台。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校友募集资金。校友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到不同需要募集资金的信息。
4.Course Hero
Course Hero是一个线上的学习平台包括学习指导,课程笔记,考试准备,导师服务。成立于2006年的Course Hero现在已经拥有5百万的注册学生了。
5.Quizlet
Quizlet是另外一个平台,提供线上学习工具供全世界各地的学生使用。目前Quizletyou每月大概有一千五百万的用户量,在苹果和安卓的商店里,Quizlet一直是排名前10的免费教育类APP。
6.Minerva
The Minerva Project是一所提供本科学位的大学。与其它大学不同的是,这所大学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们降低学费。作为新生,大家第一年的时间会在旧金山一起度过。之后的课程大家都是回到自己的国家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的。
7.Dev Bootcamp
Dev Bootcamp是一个培养程序员的课程。通过这个课程,从小白到程序员的华丽转身只需要19周的时间,费用是14000美元。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就业指导服务和校友资源。
8.The UnCollege Movement
The UnCollege Movement鼓励大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当中拿出一年的时间到海外进行游学体验。总共12个月的项目花费是16000美元。12个月的时间包括在一个国家旅行(目前有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墨西哥可选),在旧金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性的城市了)生活一段时间和实习的机会 。简单来说,这三样你要分开体验的话绝不止这些钱,这家公司等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套餐。
9.Udacity
Udacity的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授Sebastian Thrun。公司可以通过Ucacity平台上的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和编程有关。AT&T曾经付了Udacity3百万美元为他们的员工开发课程。
10.Edx
Edx起初是由哈佛和MIT一起建立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线上授课平台。后来又有UC伯克利,德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加入。从长远来看可以观察到非营利性的线上教育平台是怎么和营利性的教育平台竞争的,比如说Coursera。
11.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线上教育平台是另外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平台的例子。
12.Saylor
Saylor也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教育平台,学生也可以在Saylor上修一些课程的学分,不过界面真心没法和Coursera相比。
13.Open Badges
Open Badges的创始人Mozilla是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在线认证标准,无论学生在哪个在线平台上课都可以得到统一的认证。
14.Accredible
Accredible是一个证书管理系统。客户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给学生颁发电子证书。教授的推荐等信息也可以在显示在电子证书上,比传统的方式更高效。另一个好处是电子证书可以在学生的社交媒体上更方便的被分享。
小编观察:
1. 无论是可以修学分的大学课程在线平台还是免费的在线平台都已经趋于完善稳定。
2. 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初创公司还可以在其它方面继续寻找痛点。
3. 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开始转向开发K12的市场。
在这些初创公司不断颠覆教育产业的同时,大学教育也变成“快餐”,并不断向实用主义发展。
-
硅谷
日程安排AI小助手x.ai获得2300万美元B轮融资,垂直领域的虚拟助手发展空间有多大?
帮助用户安排日常会面的虚拟助理x.ai创始人兼 CEO Dennis Mortensen 在其网站发布公告,宣布获得 23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Two Sigma Ventures 领投,新的投资方 DCM Ventures 和 WorkBench Ventures 跟投,之前的投资方也全部慷慨跟投,包括 IA Ventures、Firstmark Capital、Softbank Capital / SBNY、Lerer HippeauVentures、Crunchfund 和 Pritzker Group Venture Capital。
x.ai 的产品是一个名为 Amy 的虚拟助理,能代替你处理循环往复的会面安排邮件。
整个过程分 4 步完成,下面举例说明:
1. 用户 Greg 收到朋友 Mary 发来的一封邮件,邀请一起喝咖啡。
2. Greg 回复邮件,同时抄送给 Amy (amy@x.ai)。
3. Amy 从 Greg 的日历中获知 Greg日程安排,与 Mary 沟通时间(可能通过多次邮件往来),最终确定时间地点。
4. Amy 向 Greg 和 Mary 发送会面时间和地点。
另外,Amy 可以学习用户行为,根据用户此前的选择和偏好提供更合适的会面地点。
x.ai 目前还在免费的封闭测试阶段。x.ai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专业版和商务版,Amy 未来会支持 Microsoft Office 365 等其他日历系统。
本轮融资后 Two Sigma 会帮助 x.ai 增加深度神经语言程序 (NLP) 专家和机器学习专家,Two Sigma 副总裁 Jonathan Baxter 将加入 x.ai 数据科学顾问委员会。
x.ai 的竞品包括Clara Labs、Calendly、Skylar Labs等。Clara Labs 与 x.ai 高度相似,同样是通过邮件帮助安排日程的虚拟助理机器人;Calendly 使用日历帮助用户完成日程安排,用户不需要使用邮件或电话;Skylar Labs 是企业使用的会话机器人。
这种模式让用户不必就时间地点等繁琐的细节花费大量时间沟通,但是我认为直接复制到中国要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户需要使用日历管理日程,Amy 通过用户的日历数据获知用户可以安排的时间;二是用户使用邮件邀请和安排会面,相比借助短信的 Magic,Amy 是一个基于电子邮件的虚拟助理。
相比Magic等泛虚拟助理,x.ai 通过邮件在安排会面这个垂直领域为用户提供虚拟助理。目前正逢资本寒冬,参考平均 1800 万美元的纽约融资和平均 2200 万美元的硅谷融资,这笔 2300 万美元的融资数额说明资本市场对这家基于机器学习、AI、自然语言处理的虚拟助理公司态度比较乐观,这类垂直领域的虚拟助手未来是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编译自:https://x.ai/x-ai-investing-23m-artificial-intelligence-meeting-scheduling/
-
硅谷
Lynda 推出 Learning Path 项目,想用职业规划撬动课程需求
据国外科技媒体 Venturebeat 消息,著名在线教育内容提供商 Lynda 近期推出了 Learning Path 项目。Learning Path 是一个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系统,提供了 53 种职业类型,用户可以根据职业需要选择对应课程。
具体来说,Learning Path 能在职业规划方面对用户进行系统性引导,指导用户如何成为摄影师、工程师、会计或项目经理等等。用户则根据职业倾向选择课程,所有课程内容均来自 Lynda.com,课程类型超过 4200 门,但 Lynda 表示,不会强制用户使用职业化选课路径,用户仍然可以定制个性化课程,但 Learning Path 的核心优势在于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目的性更强。
另外,Learning Path 介绍,53 种工作类型均来自 LinkedIn Parent,一个第三方 PR 及出版公司。据 Lynda 的高级产品经理 Arthur Nicholls 介绍,推出这个项目之前,Lynda 仔细研究了最受欢迎的职业,包括这些职业需要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用户在 Learning Path 上完成某一课程后,将会获得一个电子证书,可以添加在 LinkedIn 的个人档案上。
Venturebeat 认为,Lynda 的这个做法看似对已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洗牌,但是针对性更强。具体来说,用户以前选课时虽然有固定偏好,但长期目标并不明确;又或者,用户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却不知道如何才能从事这份职业。Nicholls 认为,这就是 Learning Path 的诞生初衷:用户迫切地想要进步。
Nicholls 还表示,他希望用户在确认职业规划后,能对特定职业有一定了解,这样这才决定在 Lynda 上的上课顺序比如,如果用户想成为设计师,在选定职业路径后,应该缩小目标,明确自己想成为前沿设计师、艺术总监、还是插画师。
他认为,帮助用户选择做更好的教育选择是知识变现的直接路径,这恰恰符合 LinkedIn 的经济规划路线:人们学习的技能越多,越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机会,从而缩小差距。
目前 Lynda 支持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五种语言,但 Learning Path 项目只支持英语,且只支持 PC 版和移动浏览器。
值得一提的是,据该公司的规划,Learning Path 未来将成为 Lynda.com 的核心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郭雨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5681.html
-
硅谷
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Intercom融资5000万美元
Intercom是一个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致力于帮助公司更好地与客户交流。Intercom 今天宣布,公司刚获得一轮 5000 万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 Index Ventures 领投,Iconiq Capital、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和 Social Capital 跟投。至此,Intercom 的融资总额已达 1.16 亿美元。
在 Intercom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Eoghan McCabe 看来,现在大部分网络公司和客户的沟通方式是 “非常糟糕的”。每当客户与企业联系的时候,客户就会感觉需要完全重新开始沟通,企业客服不了解过去沟通过的信息,客服沟通的体验是断裂式的,提供的客服体验也很难做到个性化。
而 Intercom 正是为解决这个客户痛点而来的。它在三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集合:一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集合,也就是说,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同团队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让最懂客户问题的人为客户提供最个性化的解答,以便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答复。毕竟没有客户想看到完全机器化的、一成不变的回复。此外,员工给客户回复的时候,企业会创建个人档案,使得回复来自于实名员工而非匿名普通账号。二是客服服务直接与产品进行了集合,这样你可以在客户在使用你的产品的过程中直接与他们进行沟通。三是与数据进行了集合,这样你在一个地方就能浏览有关一个客户的所有信息数据。
Intercom 创立于 2011年 的旧金山。Intercom 今天还表示,去年,公司员工数翻了一番,目前已有 250 名员工。公司营收去年也翻了两番至数千万美元。Intercom 目前有 10000 多付费客户,包括 Expensify、Trunk Club、Rackspace、IBM、Heroku、Hootsuite、雅虎、Perfect Audience、ZenPayroll、Shopify 和 Visual.ly 等。
Intercom 表示,公司将利用这轮融资继续加大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而不会花太多钱在市场营销上。去年,Intercom 将自己 85%的营收和一半的人力资源都投入到了产品的研发上。
-
硅谷
智能办公管家服务Managed by Q 融资2500万美元,你的所有办公室后勤工作交给他就行
Managed by Q是一家提供智能办公管家服务的创业公司,公司近期宣布刚获得一轮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Google Ventures 和 Kapor Ventures。
Managed by Q 是一家为其他企业(目前主要以创业公司为主)提供办公室的清洁、维修、补充库存等后勤服务的初创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3年12月,总部位于纽约,后来将服务范围逐渐拓展至旧金山、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城市。Managed by Q 的创办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许多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后勤人员编制来负责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然而这些人员的使用效率其实并不高。因此 Managed by Q 希望通过类似外包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后勤管理。
对于新客户,Managed by Q 会为其提供一个预装了自己 App 的免费 iPad,通过 FaceTime 为用户提供 7×24 小时全天候客户服务,当然,你用户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来预约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iPad 里的 Managed by Q 应用来直接管理清洁用品、必需品、厕纸、纸巾等用品以及咖啡、麦片之类的食品饮料,一旦存货不足可以通过 app 安排补货。实际上,Managed by Q 还会跟踪用户上个月的用量情况,然后替帮助用户预测下个月的用量。此外,如果公司需要 IT 支持、在会议室里安装投影仪系统、安装家具和灯泡、挂东西等,也可以通过 iPad app 召唤上门服务。
不过对于许多没有租用物业服务的公司来说,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清洁卫生工作。Managed by Q 重点提供的正是这一块服务。不过,跟 Uber 这样公司的模式有所不同,Managed by Q 的这些派遣人员全部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因为创始人认为这样更能让这些人有归属感和幸福感。最近,Managed by Q 还实施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 5%的股份免费派发给员工。
在商业模式方面,Managed by Q 的 iPad app、存货跟踪服务以及客服支持均为免费提供,清洁服务和杂工服务为按时计薪,其中清洁服务为 25 美元 / 小时,杂工为 80 美元 / 小时。
去年6月 份,Managed by Q 曾获得一轮 1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当时的这轮融资由 RRE Ventures 领投, Greycroft Partners、Homebrew 等跟投,杰西卡·奥尔芭等个人也有参与。到目前为止,Managed by Q 的融资总额已达 4243 万美元。
目前有很多知名公司都在使用 Managed by Q 的服务,包括 Uber、Kickstarter、VaynerMedia 和 Bitly 等。Managed by Q 目前也面临一些提供类似服务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包括专门提供上门维修电子设备的服务 Eden 等等。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kr.com/p/5045434.html
-
硅谷
企业级沟通工具Slack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8亿美元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 编译:小白
多少创业公司梦想着做一款人见人爱的企业软件,多少创业公司又栽在了企业软件上面。
但是企业级沟通工具Slack却能让这款软件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它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惊人。根据最新数据,Slack的日活跃用户数为270万,付费用户80万,是去年同期的3.5倍多(见图2)。即便如此,还有无数人仍未听说过这款企业内部交流与合作的软件——Slack,不过没关系,照着这个传播速度,他们很快也会“中毒”的。
最近又有消息不断传出Slack正在筹划新一轮融资。周五(4月2日)Slack正式宣布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完成,此轮融资参投者还增加了不少新面孔:Thrive Capital、Comcast Ventures以及GGV,原来的投资方也悉数参与了此轮融资。
这样一来,Slack的风投名单数量越来越多,阵容也更加强大,其中包括Index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Accel Partners、Digital Sky Technologies、Horizons Ventures、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Spark Capital Growth、Google Ventures、KPCB和Social Capital。
这一轮融资后Slack的估值达38亿美元,低于之前外界预测的50亿美元。另外考虑到不少新的投资兴趣,多家媒体预测此次融资额将高达将4到5亿美元,然而最终Slack只选择接受了2亿美元投资。加上先前的3轮融资,到目前为止Slack的融资额共计5.4亿美元,员工数达430人。
2亿融资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因此马上又有消息称Slack很可能立即又会开始新一轮融资。尽管估值低于预期,但跟一年前28亿美元融资估值相比,新估值也着实不差了。而且就算Slack去年的年营收有6400万美元且发展迅速,38亿估值还是存在少许泡沫成份。
但是在几乎所有人都围着这些“赢家”——Uber、Airbnb还有Slack转的硅谷大环境下,不管是30亿估值还是50亿估值都不算稀奇。有人曾说,在越来越严苛的投资环境下,发展越是突出的公司越能获得大量投资。通俗讲,大概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穷的越来越穷吧。
再说回Slack本身。在经验丰富的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的带领下,Slack一直是一些大公司心心念念的收购对象,比如微软。这为Slack更添了一层成功魅力。一位投资人表示,“Slack随时都可以退出,只不过Butterfield的野心要比退出更大。”
当然,每个技术创企的首席执行官都不甘于平庸,Slack也有一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需要处理,像Yammer、Socialcast、HipChat。
因此Slack需要融资,需要在企业内部交流功能之外开发新的产品领域。而新一轮融资又让Slack走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
Butterfat本人在一份预先录制的声明中说道:“和以往一样,我们正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稳固我们在企业通讯工具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实现我们的宏伟发展计划。这次的融资增加了我们现有的资金储备,让我们得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一个艰难的长期战略前景。”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